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唐志刚 韦智海
[导读] 近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的在飞速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
        摘要:近年来,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的在飞速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因此,在具体的工民建施工作业期间,人们也强化了对施工质量的关注。故而,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工民建施工质量,在今后的工程建设阶段,应该强化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桩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工民建施工
        引言
        地基强度及承载力过低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常见的一项问题,在该类地基上进行施工,施工难度较大,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工程竣工后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桩基础施工技术出现在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地基松软、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得到处理,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桩基础技术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土建施工的地基浇筑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采用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能够实现良好的建设效果。在现行的土建施工中,经常引用的桩基础技术有人孔灌注桩技术、静压桩技术以及人工挖孔桩技术,通过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良好的建设效果,改善土质本身与建筑的关系,实现建筑的压力分担,提高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建筑本体对土地产生的大力,有效的提高建筑本身的承载能力。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该桩基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地松软的地基结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避免建筑出现沉降或者倾斜的事故。但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时,开展桩基础技术前需要对土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地质的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实现更好的施工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桩基础技术的价值。由于各地区的地质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地质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受到土壤因素以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导致地质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开展桩基础技术的施工时,可以有效的规避这些因素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弥补地质因素的不足,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建筑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施工准备工作
        2.1确保施工场地平整
        在工民建施工期间,要想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降低施工问题出现几率,那么就一定要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施工的前期阶段,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清扫,清除余留的垃圾,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性以及清洁性。通常而言,将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于工民建施工中,密集群桩特点非常明显和突出,并且其对于施工场地平整性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性非常有必要。
        2.2现场施工勘察工作
        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踏勘在施工前,应对桩基施工的现场进行全面踏勘,以便为编制施工方案提供必要的资料,也为机械选择、成桩工艺的确定及成桩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现场踏勘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1)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2)成桩深度范围内土层及地下水分布情况。(3)施工现场区域内人为和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地下构筑物、障碍物、临近建筑物等。(4)沉桩区域附近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等。
        2.3合理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首先要仔细研究地质勘查报告,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柱状图及剖面图结合孔口高程及桩顶设计高程确定桩位需要穿越的土层情况,合理编制施工方案。其次,根据设计高程及桩顶高程合理进行场地平整并碾压密实,便于后续工作开展。此外,在检查完基础工程后,应该综合分析图纸的桩位,确定施工顺序,科学且有效的开展桩基础施工作业,以便可以提升施工效果。
        2.4机械设备准备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的桩型及土层状况,选择好相应的机械设备。


        3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3.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桩基础技术中噪音与污染是一大难题。而静力压桩技术却能降低这些环境的污染,静力压桩技术是通过静力压桩机,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土地基层成桩,多适用于松软的土壤环境。为了避免施工期间破坏土层结构,应该连续施工。此技术的特点是施工噪音小,施工方便快捷,操作简便。所以在房屋建筑中大范围的被使用。其主要目的是能降低成本。
        3.2振动压桩技术的应用
        振动压桩是当前建筑工程基础建设中经常会用到的形式,利用桩定加压振动设施将桩压入地土层之内。这种作业形式比较简单,整体工作效率较高,不但能够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同时也使建设的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但这种方式也有自身的缺陷,对于现场的作业环境具有较严格的要求,适用于土质较为松软的条件,利用固定的振动设施作为桩身的位置,利用共振的原理,使各层移动及桩身减小摩擦力。当桩体下入1m后,适当加大锤击的力度,扩大锤击的范围,直至达到设计的使用位置及要求。
        3.3挖孔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挖孔桩分为人工挖孔桩和机械成孔桩,机械成孔灌注桩又分为震动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等桩基础形式。每种桩基础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人工挖孔桩不适合流沙层和淤泥层,人工孔桩桩径大、承载力大,但工期相对较长,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的造价;冲孔桩不适用于流沙层、大孤石土层,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振动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不适用于大孤石土层,施工速度快,但桩径小、承载力小需要桩数多,由于放钢筋笼是插入式,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能保证,跟浇混凝土过程中,有可能土层挤压产生井宿,工程质量难保证。在具体的工民建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保证桩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更加合理,那么就一定要科学的分析,合理选择桩基础形式,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场地条件比较特殊,必须要借助人工挖孔桩方式时,则需要对每日成孔深度进行严格把控,将其控制在1m以内,同时,支模扎钢筋在孔壁灌注混凝土,以便孔壁施工质量以及效果能够得到保障。机械成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满足设计深度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一部分浇混凝土扩孔操作,并在护臂中安装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
        3.4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中,主要具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沉管桩。这种方式主要是利用夯击的形式对沉管进行冲击,不但操作简单,并且消耗的成本也比较低,并且施工效率也比较快。第二种是挖掘桩。这种方式主要依靠机械设备进行钻孔。第三种是钻孔桩。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在地面直接打孔埋桩,在打桩前,需要对周围进行清理,同时也要做好孔壁的维护工作,避免出现孔壁的坍塌。
        结束语
        综合而言,将桩基础施工技术科学且合理的应用在工民建施工中,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工程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近年来,城市发展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也使得施工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对这些问题进行规避。在今后的施工开展期间,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且合理的对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强化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云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2):128-129.
        [2]王云龙.房建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57.
        [3]孙艺辉.建筑桩基础工程的应用技术分析[J].居舍,2019,(16):79+60.
        [4]秦伟.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02):55+57.
        [5]魏帮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