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对设计、构件生产、运输、施工、质量验收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设工程检测作为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对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检测
1 装配式结构及其技术特点
1.1 定义和特点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采用预制混凝土为主要构件,根据不同的结构体系,构配件经专业化生产后,运输至现场经过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主要应用范围:建筑结构、停车场、外围护结构、体育场与剧院、桥梁及其它。与传统建造技术相比,装配式结构主要优势有:
1)预制构件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固定,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和费用,生产出的构件尺寸精度高,外形美观质量优良;2)“绿色施工”。模板、现浇混凝土、现场湿作业少,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又节约了成本;3)工期短,用工成本低。
1.2 主要分类
按照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主要分为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1)框架结构,即全部或部分梁、柱、板采用预制构件经节点连接构建而成。常见体系有:①现浇柱;②现浇节点;③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④自成一体的世构体系(Scope)。
2)剪力墙结构,即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内外墙板、叠合板等构建而成。常见体系有:①装配大板;②叠合式;③全预制。
2 工程验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泥基灌浆料及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验收检测
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基灌浆料、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预制构件等材料应进行复验,施工过程中应留置灌浆料试块进行强度检测。即使同一产品,不同标准中有关检测的要求不一样。如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JGJ 355-201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中规定套筒进场(厂)后,同一批号、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灌浆套筒,不超过 1000 个为一批,每批随机抽取 3 个灌浆套筒制作对中连接接头试验;JGJ 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套筒灌浆前,每种规格钢筋制作不少于3个套筒灌浆接头进行接头抗拉强度检验;而 DGJ 08-2117-201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DG J08-2117-2012”)则规定施工前,现场制作同条件试件,500 个接头作为一验收批,不足 500 个接头也作为一验收批,每验收批取 3 个接头。施工过程中灌浆料试块成型、灌浆料进场复验在不同标准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进行统一,用以指导工程现场的复验工作。
2.2 灌浆质量检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纵向钢筋大多采用钢筋套筒灌浆、浆锚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现浇的技术处理,其中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方式的使用最为常见。钢筋套筒灌浆、浆锚搭接这两种连接方式中,灌浆料本身的技术指标以及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纵向钢筋的连接点质量以及结构的安全。然而根据现有的装配式结构验收标准及相关应用技术标准,对于连接点的质量控制手段仅仅是对灌浆料进场、试块以及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进行检测,现场工程实体的灌浆饱满度及密实度完全通过施工工艺控制。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广泛使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关键节点检测技术越显重要,现场灌浆时因为灌浆压力、加水量、搅拌均匀程度、温度、人员操作水平、套筒堵塞、底部水平接缝密封不严等原因导致灌浆不密实或漏浆也时有发生,因而有必要对装配式构件节点连接内部缺陷进行检测,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关键工序检测的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2.3 防水检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是易发生渗漏的部位。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时,会留下拼装接缝,这些接缝会成为水流渗透的通道,成为防水的关键部位。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国内建筑业曾经开发了一系列新工艺,如大板、升板体系、南斯拉夫预应力板柱体系、预制装配式框架体系等。受当时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制约,预制构件接缝和节点处理不当,引发了渗、漏、裂等建筑物理问题[1]。
目前国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防水薄弱部位主要采用结构防水、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通过这些做法对预制外墙板缝及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的裂缝进行控制,对门窗周边、预留洞口等节点部位进行防水处理。所使用的防水密封材料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并具有低温柔性、防霉性及耐水性能,其最大变形量、剪切变形性能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2]。然而现有标准和规范未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用防水密封材料的进场复验提出要求,防水密封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防水密封材料的混凝土相容性尚无检测方法,急需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防水的现场验收工作仍处于人工观察和检查阶段,检查结果可靠程度不高。
3 建议
3.1 统一验收检测要求
针对目前对于水泥基灌浆料和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工程验收检测,不同标准的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建议对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DGJ 08-2117-2012 进行修订,统一水泥基灌浆料和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工程验收检测要求。进一步加强见证人和取样员的培训,明确水泥基灌浆料和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试件制作、养护和送样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取样和见证送检。
3.2 开展灌浆质量检测
工程建设规范 DG/TJ 08-2252-201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已发布,标准提供了预埋传感器法、预埋钢丝拉拔法、便携式 X 射线法、内窥镜法、超声法等灌浆质量检测方法[3]。建议对 DGJ 08-2117-2012 修订时,增加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抽取一定比例构件进行灌浆质量检测的要求,为保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质量保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3.3 开展防水密封材料和现场淋水检测
鉴于防水密封材料的重要性,建议在 DGJ 08-2117-2012 修订时增加防水密封材料组批、必检指标等进场复验要求,同时在外墙板防水施工完毕后要求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工程现场抽取一定比例构件进行外墙板接缝现场淋水检测,以检验防水的有效性。淋水检测的部位为外墙板十字接缝处、预制墙板与现浇结构连接处以及窗框部位,检测方法可参照 GB/T 21086-2007《建筑幕墙》附录 D 的要求。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及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高、施工进度快,构件质量好、现场湿作业少、施工受季节影响小,并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其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和各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昌驭. 不同标准锚杆承载力验收检测比对分析[J]. 工程质量,2017,35(11):51-55.
[2]李延. 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对策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1):55-56.
[3]刘海清. 做好消防工程验收 提高建筑安全保障[J]. 消防界(电子版),2017(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