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加强土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但能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也能有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更重要的是能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下文立足实际,首先就土建施工现场的相关危险隐患做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消除危险隐患,加强安全管理做重点探究,以期提升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促进土建施工技术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安全管理;重点探究
引言
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带动了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截止到2018年,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农业、工业以及零售业的第四大产业。但建筑施工受到劳动密集性、高空露天施工等作业特点的限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阻碍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研究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局限性
1.1?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足
在建筑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查监督人员的检查周期不是十分稳定,不定时的监督和检查不利于工程的稳定运行,并且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技术也不是十分完善,对于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整合。一部分的监理人员在检查和监督的过程中不能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造成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工程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1.2?施工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养及操作技术
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不能够科学化、规范化操作,造成了工程运行的失衡,不能够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维护和管理,不能够有效达到施工要求,导致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甚至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1.3?工程目标管理不细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在建设之初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和需求,为了有效保障施工的环节和质量应当有效满足相应的建设目标,应当在设计阶段整合施工所需的各个因素,建设和合理有效的施工流程。即便是这一需求各个施工企业已经能够认识到,但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旧缺少行之有效的建设进程和规划,设定的目标往往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整体规划存在误区,不能够有效在工作中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影响整体的建筑建设。
2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2.1建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
土建施工现场往往潜存着诸多危险因素,如不对其加强管理,将会影响人员以及设备安全。具体如施工过程中,若出现高空坠物,有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材料受损等情况出现。对于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网,减少临边物件,以此降低高空坠物事件发生几率,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在搬运材料过程中,也会出现材料坍塌造成人员受伤等情况,同时连续高温作业、施工时间较长,均会影响施工人员身体状况。对于以上问题,首先应对需要搬运的施工材料提前进行捆扎捆绑处理,做到材料搬运过程安全有序。其次要控制施工时长,要在国家以及行业等允许的有效时间内进行施工,不能无节制的加班加点,对于过分的高温高热天气下施工现象,也应尽量避免,以此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面也潜存安全隐患,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安全用电意识,存在私拉、混拉电线等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施工单位应建立现场临时用电制度,对需要用到电力的各节点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做好用电检查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做到安全用电。在土建施工现场,常需交叉作业,交叉作业时容易出现物体打击等问题,有时难以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基于此,在进行交叉作业时,首先应当根据工程施工方案有序施工,按照标准施工顺序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各部位混乱施工情况,其次要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装置,同时尽量避免交叉,从各个方面减少施工现场的危险隐患,保障人员、设备以及工程安全。另外,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化学物品,对这类物品保存不当,容易引发火灾、中毒等事故,因而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相关化学物品的管理,做到分类存放、有序领用,施工结束后及时检查、清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2.2提升工程成本控制意识
工程成本把控意识主要是针对设计人员自身素养而言。一部分设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未切实考虑企业发展利益,而是一味追求设计先导性和创新性,造成建设成本较高、建设效益不佳现象。设计人员进行工程预算设计的过程应当发挥自身的工作理念和专业技能,保证进行合理有效的布局和设计,将工程的设计以更具全局化的角度出发,提升设计整体性。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预算的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工程成本的相关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成本方面的计算和部署。鉴于此,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应当加强设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提升企业设计师专业能力与素养。
2.3土建分部工程施工中的危险因素与安全管理
对于土建工程中的一些分部工程,如钢筋工程、砼工程、模板工程等。进行这些分部工程的施工时,也或多或少会潜存一些危险隐患。如在进行砼工程的施工时,在进行梁柱浇筑操作且四周无围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坍塌等事故,威胁人员安全,在进行混凝土浇灌施工时,会产生较大噪音污染,导致施工人员听力受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从高出掉落将导致人员受伤。针对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均需引起重视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如对于混凝土坍塌伤人问题,可通过一定的围护设施避免其坍塌;对于噪音污染问题,可在施工现场使用一些消音装置或是指导施工人员科学使用防护耳塞,以减少现场噪音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2.4强化施工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安全技能培训
安全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建筑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预警,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而安全意识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需要依靠政府部门、建筑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来完成。1)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应一手抓体系建设,一手抓监督管理。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所构建的安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源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只有不断的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政策性、方向性的准确指导,才能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符合新时代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新时代政府部门已经从传统的行政领导转变为服务型指导,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在专业信息资源、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重视监督,两举并措引导建筑企业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工作。2)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应扎根基础,落实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打破传统被动式安全管理模式的束缚,向安全隐患主动出击,建立标准的施工流程和规范,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并积极引入现代媒介如微信、微博、小程序、APP等在企业内部完成安全技能、知识、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工作。首先针对建筑施工人员受教育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差等特点,运用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手段因材施教,例如播放安全事故视频短片、安全操作图片教学等浅显易懂的方式落实安全技能培训工作。其次针对特殊作业工种,严格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一位上岗人员通过考核审查,持证上岗。最后企业内部用心创建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开展知识竞赛、科普讲座、先进榜样等安全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进一步加强安全技能、知识的落实。
结语
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如今依然突出,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时期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应转变传统安全思维模式,在落实安全意识培训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安全隐患主动出击,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健全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薛孝家.建筑工程中土建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9(32):189-190.
[2]宋萍,尹志刚.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OL].河南建材,2019(05):323-324[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