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刘连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8期   作者:刘连 谢巍巍 陈敏
[导读] 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 92 例,根
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体温恢复和憋喘缓解时间见、护理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憋喘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有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减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小儿肺炎是多发于婴幼儿群体的临床常见疾病,可在任何季节发生,其中春季发病率最高,严重影响着患儿的生命安全以及健康成长[1]。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症状,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临床经验表明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对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而护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患儿配合度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中对46例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2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6例, 男25例,女21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54±1.37)岁,  体温38.4~40.5 ℃,平均体温(39.12±0.24)℃;观察组46例,男24 例,女22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年龄(5.47±1.18)岁,体温38.3~40.4 ℃,平均体温(39.23±0.21)℃。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相关诊断标准,胸部平片检查均发现片状阴影,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合并心、肾、肝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口头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儿童对医院陌生环境的不适以及对打针疼痛的惧怕,加上其主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抵触、哭闹等情况,治疗依从性差对吃药、输液等治疗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性别、性格、实际病情等资料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用温和的语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
1.3观察指标:评价本文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调查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痰涂片转阴状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空洞变化情况,如果患者的空洞完全闭合,或空洞, 直径缩小程度超过原空洞的50%,咯血消失,则评价为痊愈;如果空洞直径缩小小于原空洞的50%,咳血减轻,则评价为显效;如果空洞没有缩小或者空洞增加不超过原来的50%,咳血情况减轻,则评价为有效;如果空洞直径增加超过原来空洞的50%,咯血无变化甚至增多,则评价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检验采用χ2进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经过不同护理干预以后,本文的全程护理组治疗总有效为95.00%(38/40),常规护理组为70.00%(28/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护理组为20.00%(8/40),全程护理组为7.50%(3/40),P<0.05,见表1。

3讨 论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服务有了更高需求,要求也越来越高[4]。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个体化需求,并且在当前护患关系紧张、矛盾频发的背景之下,转变护理理念、实施更优化的护理模式成为关键[5]。优质护理是基于以上背景产生的一种新型化护理模式,是对常规护理内容及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并且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融合了人性化护理、舒适化护理、针对性护理等内容,成为一-种高品质护理方式[6-7]。
肺结核是临床上十分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情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挑战。强化对于肺结核病的治理工作尤为重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如果对患者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就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应强化对于肺结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能有效的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的干预效果,从结果而言,本文的全程护理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常规护理组更低,可以充分的证实全程护理干预所取得的效果。在对患者路是全程护理的过程中,可以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整体性的干预,可以对患者进行周密的护理管理,对于维持患者病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对于肺结核合并咯血的患者在进行护理时采用全程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丹丹.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57-258.
[2]卢秀丽.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13):170-171.
[3]任红艳.全程护理对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疗效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8):186-187.
[4]刘芳,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17,(06):227.
[5]胡呈凤.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15):119,126.
[6]韩瑜姣,对肺炎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05):263-265.
[7]姚永丽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4):136.
[8]赵建英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18,13(2):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