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河南省漯河市 462000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大背景下,当下社会对艺术作品的要求也逐渐从传统的模式中脱离出来,不再以单一的量化生产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术的运用和开发。这种变化就要求艺术设计也应当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寻求改革与创新,要顺应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而多媒体作为技术性和实践性兼具的新型技术媒介,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其设计改造而言,要尤为强调多媒体设计的作用。本文将以多媒体设计为出发点,重点对其在艺术中的价值进行思考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设计;技术运用;艺术设计;应用思考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主体在外界客观条件的辅助下,通过自身的思维想象,将特定的意识转化为现实客观意象的活动,是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主要来源之一。现阶段,由于社会群众对艺术设计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而艺术设计自身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和拓展,艺术设计就必须接纳新型的多媒体技术,开发出多媒体设计,创造出更加绚烂的文化作品。
一、对多媒体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
在多媒体的英文原义中,该对应词语便是“多样化”(multiple)和“媒体”(media)的结合,而这也就说明,多媒体是多样化,技术和手段的融合。多媒体艺术作为随着多媒体不断发展而延伸的重要产物,其自身也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主客观因素,是外界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无论是电子信息还是艺术美学,其发展都可以在多媒体艺术领域中找到源头。而在后续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的建设对技术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群众的生活也自此步入了科技化的阶段。而多媒体作为同科技发展紧密相连的媒介,它在科技化阶段的普及也就更加规模化,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群众的传统生活模式,无论是交流途径,还是信息传递,群众都能以全新的视角去同外界建立联系。并且,多媒体的传播也拓展了群众的娱乐视角,它通过对大众主流传媒的改造,使得原有的信息以更加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文字图像化,文字符号化,文字视频化等等。而这些多样化形式的创建,也让群众获得了信息的选择权,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的信息传递模式。而以上这些也说明,多媒体的开发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这些繁华的现象提高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品质,但追根溯源,多媒体并不在我国的本土上诞生,而是从别的国家引进的,本质上是舶来品。因此,多媒体在我国境内的发展期限也较短,并没有积累十分充足的经验,整体的开发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和途径。有相当一部分负责多媒体设计的企业和公司,其内部的设计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对传统模式的生搬硬套,他们仅仅把多媒体设计局限在感官刺激上,并且也过于直观地去看待多媒体的作用。许多设计人员认为,如果在多媒体技术指导下所完成的作品,缺乏“酷炫”,“刺激”,“缤纷”这些特质,就必然不会取得市场的拓展,也不会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而这恰好是我国当下多媒体设计领域中的误区,多媒体的创作和设计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并不是对固有模式的生搬硬套,也不是仅仅通过技术来堆砌情节,而是需要阶段性的进步和开发,需要从开发探索中总结经验教训[1]。
二、对多媒体设计的内涵进行阐述
多媒体设计是艺术设计在科技时代的全新发展,也是多媒体艺术设计的简称,它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工具来完成创作的。
而在具体创作的过程中,被选用的媒体工具也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文本,视频,图画等多种作品的创作需求。同时,群众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浏览的时候,其自身也掌握一定的主动权,能够与这些媒体所发放的信息进行交流,并且也可以反映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形成与多媒体双向互动的形式。
多媒体设计自始至终都以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为核心基础,计算机也是保证多媒体设计能够顺利进行的重点。除此之外,多媒体设计也始终是多种媒体工具的结合,这些工具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组合进行排列的,它们之间彼此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具有十分明显的逻辑性特点[2]。交流互动是多媒体设计的主要特征,也是多媒体在当下社会赖以生存的核心特色,其对用户参与始终保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让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如果多媒体设计缺乏了交互性,那么其传播和宣扬也就不存在任何实际价值。而以上这些也足以说明,多媒体设计是融合多方资源的艺术创造过程,不仅仅包含了设计师的参与,也囊括了各种技术手段,同时也纳入了用户的反馈和意见。
三、对多媒体设计主要影响的阐述喝分析
多媒体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科学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论证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艺术设计的发展是为了完成社会建设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如今,影视制作,仿生模拟,透视画法,动画摄影等等都是多媒体设计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全新产物,也是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的鲜明体现。无论是声音还是图像的可视化传播,都是在人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造,进而将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为人们所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多媒体设计的发展为人们的文学创造,感知捕捉,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方法和途径,极大拓展了群众的视野[3]。
并且,多媒体设计所开发出来的作品能够通过多种平台展现在大众眼前,包括电视,收音机,网络等等,这就会为文化市场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大众产生对多媒体设计的消费主动性,让大众从传统较为封闭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开拓大众的视野,摆脱原有的狭隘观念,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正如如今的电影观看而言,群众对电影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二维画面上,也不仅仅是对图像的简单反映,而是更加注重对三维立体影像的体验。而三维立体影像正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加真实的视听体验,让群众有身临其境之感。除此之外,由于多媒体艺术与技术不可分割,因此它的发展也必然能够抓住时代的热点和趋势,能够灵敏捕捉到阶段性文化的焦点,进而总结出精准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并通过其他媒体工具进行传播。同时,多媒体艺术所展现出来的形式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先导性,能够带领群众走向时代前沿,能够让群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一个时期的潮流取向。以上也说明,多媒体设计为艺术设计创造了更为开放的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兴盛是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时代不断进步的鲜明体现。而这一领域的蓬勃生长,也提醒广大的艺术创作者,要以创新的视角去摸索新的作品创造模式,要打破传统方法的束缚和限制,挖掘出多媒体艺术设计的价值和潜力,而不仅仅是对传统的又一次复刻。相信在社会环境的鼓励和众多创作者的努力下,多媒体设计以及其相应的艺术设计,在未来也会取得更加长远的进步,其市场也会进一步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施天驰.动态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初探——以动态GIF为例[J].戏剧之家,2019(16):134-134.
[2]马辰雨.公共艺术互动性:多媒体互动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明日风尚,2018(7):6-7.
[3]韩富瑛.学前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艺术元素的把握[J].青海教育,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