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探述 于海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于海
[导读] 摘要: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
        沂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临沂  276400
        摘要: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所以,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加大重视,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1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分析
        1.1混凝土漏筋问题。部分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拆卸模板时发现有钢筋裸露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漏筋现象。在建筑施工实践中,钢筋裸露现象比较普遍,该问题的存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是比较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应该采取措施,避免钢筋裸露问题的出现。导致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出现漏筋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划分成为两类:①设计问题,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都有可能引发漏筋现象;②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格,浇筑前钢筋保护层垫块不达标;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震动棒使用不规范导致“跑筋”以及木工班组护模不及时等;不按施工工序进行施工等都可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1.2麻面问题。麻面指的是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平整,存在很多麻点或者凹坑。麻面缺陷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降低其服役寿命,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①使用的模板表面本身就比较粗糙,或模板在上次使用后未清理干净,表面仍然粘附有一些混凝土残渣,利用这样的模板浇筑得到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必然不会平整,导致麻面问题。②进行混凝土浇筑前没有对木板进行湿润处理,完成浇筑后也没有定期浇水,使得混凝土表面水分过分丢失,最终表面出现严重的缺水现象,进而引发麻面问题。③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表面通常会涂抹隔离剂,但施工人员在涂抹过程中责任心不强,没有涂抹均匀或者涂抹不到位,使得浇筑的混凝土与模板没有紧密贴合,最终出现麻面缺陷。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2.1浇筑.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2.2振捣。在完成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前,振捣是最终环节,其主要目标就是在模板各角落中充分填充混凝土,最大化地实现混凝土密度与均匀性标准要求。在实际振捣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两种方式。若工程量不大,即可借助人工振捣,有效地节省施工成本的投入。需要注意的是,在振捣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增强混凝土均匀性以及密实性。另外,应保证振捣棒被插入下一层的混凝土内部,以免两层混凝土存在缝隙。
        2.3养护。养护工作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最终环节,混凝土质量会因为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因素造成影响,目前常见的养护方式是洒水覆盖,促使混凝土结构能够一直保持湿润,进而降低内外部之间的温差,最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防止裂缝现象的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还要注重养护时间,针对大体积混凝土和使用掺合料的混凝土而言,冬季养护时间应在28d左右,并使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湿和保温,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3.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要想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首先就要从原材料入手,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水泥、沙、石以及添加剂等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原材料,尤其是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测,需要检测的指标包括水泥的凝结时间、细度、烧失量等,这些重要的质量指标中如果有其中一项没有达到规范标准要求就不能投入施工使用。对于质量不达标的施工原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进行处理。骨料也是混凝土中的重要成分,同样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质量要高,且物理化学稳定性要好,不得包含有太多的有机杂质。水含量也应该适中,骨料中如果水含量太高,就会对水泥的水化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时候还会和水泥水化产物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更加严重的结果。若骨料中的有害杂质超过了设计要求,这些杂质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会与内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影响混凝土的粘结度,导致其强度不达标。鉴于施工原材料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所有的施工原材料在正式进入施工场地前,检测人员应该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所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产地、规格等进行分类处理,检测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只有通过检验的原材料才能够进入施工场地投入使用,对于抽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禁止进入施工场地。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混凝土各原料之间的配比现场实验工作,确保配比的合理性。
        3.2做好配比管理。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应当对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配比加大重视,需要把混凝土混合料的比例参数标注在搅拌现场,并且还要对混合水泥的水量进行掌握,从而确保施工工序符合建筑规范要求。若是水与水泥的混合比超过用水量的1/4,那么就会促使混合物出现泄漏现象,同时,若是严重的话还会对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凝土的耐用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合理把握用水量,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也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满足施工要求。
        3.3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混凝土技术操作的具体执行人员是施工技术人员,这些混凝土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影响着混凝土结构质量,在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结构的方案进行技术交底,要求各环节施工人员对自身需采用的技术措施,技术执行标准等进行了解,并能够根据技术要求进行严谨的混凝土技术操作,为混凝土施工质控优化提供助力。在平时的施工团队管理中,要根据混凝土技术的更新情况开展有计划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并根据培训考核结果决定混凝土操作人员的岗位与薪酬,以推动整个混凝土施工团队进行技术升级。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建设时,混凝土结构应用非常广泛,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承载需求进行混凝土结构材料、施工技术的设置,同时还应做好材料准备,施工中应做好浇筑与振捣技术控制,混凝土材料初凝时还应积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程建设前要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审查,并根据工程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技术交底,施工推进中各环节做好质量检测,保证混凝土结构总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冯霞.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张丽.如何实现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控制:JGJ169—200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韩美青.大角度构件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48(S1):420-423.
        [4]康成.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47(S4):305-308.
        [5]郑亮.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9(1):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