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210
摘要:本文主要是阐述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技术,从数据传输的方案、软硬件配置、通信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单片机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技术;软硬件;数据传输
引 言:针对无线通信技术,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在传输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使得通信更加快速和便利,这种特性也可以让无线通信技术和单片机通信系统技术得到结合,使得其发挥出的作用更加显著,在目前的许多技术领域中,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由于其较高的性价比,也可以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具有稳定性强等特点,渐渐地成为一种高新技术,可以在现代的许多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即使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找出现有的问题并积极地去改正,加强单片机通信系统设计建设.
1.无线通信技术及单片机通信技术概述
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作为一种通信交换的方式,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的信号,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因素来术原理是使得电磁波可以在相对比较宽松的空间当中,进行比实现信息的交换,其中的技较方便的信息传输,其中被分为了卫星通信的传输和微波的传输两种方式。微波的传输虽然不够太远,但其频率宽广,因此具备很大的传输容量。通信卫星发挥了接受信号的作用,可以实现许多物体之间的联系。
1.2单片机通信技术简介
单片机通信系统的工作由集成电路芯片实现。其工作原理是在大型集成电路的中心设置中央数据处理器,再结合驱动模拟电路转换器和RAM,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和转换,并利用通信芯片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传输。当前,单片机系统支持的通信协议多种多样,比如常用的有线通信包括RS485串口通信、以太网口通信、Perfibus通信等总线协议;无线通信一般支持WLAN通信,蓝牙通信,Zigbee通信等,丰富的通信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单片机的使用功能和适用性,使得单片机在物联网时代环境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
2.无线通信技术下的单片机通信系统设计分析
2.1选择数据传输方案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借助无线通信的技术才能使得单片机通信系统运行,然后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需要围绕着监测系统,这样就能在运行过程中,有效诊断系统与跟踪记录的具体表现、情况以及所出现的问题。因为,在数据传输的方式选择中,不仅要人工储存于输送一定的数据,还需要较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的设备,这样可能会加大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导致数据传输的效率与规范性都会有所降低。所以,要综合考虑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方案,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
2.2关于软硬件的配置方面
2.2.1硬件的配置
2.2.1.1数传电台在无线通信领域中,数传电台属于一种新兴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于提高通信技术水平有帮助作用,从而帮助无线通信的持续发展。数传电台在其具体的运行过程当中,重点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具体为RF检测、双向通信检测、自动调频数据传输、普通数据传输,这四种类型在其运行中具有操作性强,快速便捷等优势特点,同时能够互相转换。由此而来,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通信需求,从而实现多元化的数据传输,进而提高地面信息管理中心数据可靠性的传输。
2.2.1.2单片机与数传电台的接口管理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常常会出现二者在对接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其无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在数传电台与车载微机对接的时候,不断提高它的效率、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并利用中断源和中央处理器,可以在不同状态下,有效实现数传电台与车载微机间的对接,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接的灵活性,有效降低单片机借口的承载负担,从而保证其单片机通信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2.3关于软件的设置方面
2.3.1程序流程方面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结构主要包含单片机和数传电台这两个部分,具体操作流程就是人为方式按下对应的通信按钮,随后车载微机系统会把通信请求直接发送给通信中心,车载微机系统就开始运行接受系统,有效验证地面数据中心能够有应答,如果有应答就将进入数据传输程序,如果在十分钟内还未收到应答消息,或者是三次以上都没有得到系统应答,就会直接进入维护设置。
2.3.2探究应用
单片机的现场方面对于移动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短波通信几者而言,均能根据高效的传播率与全方位覆盖来将单片机通信系统与无线性技术。所以,对于单片机效率以及控制火情、修改措施方面,均需要融入无线通信技术。对于单片机预警的水平来讲,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快速的反馈单片机信号。持续改进无线通信技术,就能不断提高单片机的反应速度,结合现场工作人员对于设备与通信线路的设置,从而完美实现单片机信号的反馈,建立通信线路的专用渠道,实现无线通信装置与单片机控制处理的有效结合。3.接收子程序的设计方面在对对应的控制字设置好之后,在数据中利用时钟串入十六位的FIFO缓冲器,当电路中指示潜在的真实数据接入被同步格式和VDI有效识别,接收器就开始填充FIFO,信息接收完成实现。当一帧数据接收的时候,由于应用模式是FIFO,就会从状态位和中断位分别输出状态寄存器的前两个字节,后面才能得到有用的数据,这就说明在接收完一帧数据后,可以丢弃前两个字节,并且在每一次读取的时候都要重复这一步骤。在前两个字节接收之后,就需要对第三字节进行判断是否可以设为标志位,如果设置第三字节为标志位,就要将前两个字节丢到,进而接收新数据,对其状态字读入之后就表示完成接收。
2.4通信软件设计
2.4.1通信程序的流程
在单片机的系统中应用其无线通信技术,肯定会涉及到一定的流程程序,在此过程中,当通信中心发送通信请求时,就会对流程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明确相对性的程序流程,进而比较顺利的完成通信数据传输与接收。此外,在系统传输应答数据的时候,假如单片机通信系统存在超过三次以上的请求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示和维护,后期就需要运维中心结合程序要求进行维护和处理。
2.4.2通信格式借助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转变了单片机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通信模式的数字化结构,从而影响通信格式。在传输规模较大通信数据的时候,就需要较多的运维数据机车,这样无线通信技术就能够与地面系统进行沟通与回应,进而有效转发和维护数据信息。如果发现有信息回复不及时或者不准确等现象,就必须要对目前这种通信格式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在其通信环境下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阶段,“一对多”这种模式是当前最为普遍的运营模式,如果出现机务段规模相对大的时候,将会投入上百辆的机车才能匹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特别是应用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运行质量。单片机系统对此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基础,应当致力于提高通信技术的研发力度,在此过程中提升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让单片机的数据系统能够有更加坚实的运行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珂.无线通信技术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81.
[2]李文瑞.无线通信技术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5(5):160.
[3]王博,康德,郑智波.浅谈无线通信技术在单片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7(Z1):62-63.
[4]秦国庆.单片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7(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