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鹿钦周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鹿钦周
[导读] 摘要: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中存在安全文明施工意识不足、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文明施工监督不足等问题,未能安全文明施工。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中存在安全文明施工意识不足、没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文明施工监督不足等问题,未能安全文明施工。为改变这种现状,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意识,培训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国家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文明施工。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激励机制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1)安全意识不强烈,知行不一。近年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大力开展安全形势教育,总体来说,全员安全意识得到较大提升,但安全意识还不强烈,尤其是部分基层项目施工生产一线人员,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会议上、讲话中比较多,落实在行动上、实施上比较少,没有真正把安全质量管理意识全面、彻底地融入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各级管理人员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作业人员将人身安全摆在第一的文化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还不明显、成效还不显著[1]。(2)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力。近年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但对制度和规章的执行力不够。项目对企业管理制度深入研究、认真落实,甚至想法子、钻空子,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变相执行、打折扣地执行甚至不执行,没有静下心来思考如何结合项目实际有效深入落实上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缺失,导致各层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落实打折扣,最终因管理薄弱酿成事故。(3)现场管理水平跟不上,基础不牢。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能力素质对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项目安全质量管理资源不足、管理措施不力,难以掌握对安全质量管理的主动权。(4)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只有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够做好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好地去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是建筑施工的现场,它与整个建筑施工工程中所有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全面地监管每一个施工环节,竭尽全力地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2.1引入第三方机构,致力隐患透明化
        近年来,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建筑业事故频发给安全管理模式敲响了警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舆论焦点。《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中就指出:要充分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培育扶持一批风险管理、安全评价、安全培训、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为其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和辅助政府监管创造条件[2]。政府职能部门不断更新公共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以往传统安全监管实践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地方安监站、质检站等执法部门在项目安全检查中引进第三方检查。聘请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的团队公正客观地对项目安全隐患进行更加科学的评判,帮助建设单位及时发现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环境。
        2.2创新激励机制,开启全员教育新征程
        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要手段的安全激励制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管理目标。“班前喊话”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工人上班前的第一堂课。要求严格执行班前喊话制度,项目班子每周轮流参加,项目每天将喊话相关照片、班组、人数反馈进公司安全系统微信群,由分公司对开展情况进行督察。每天对不同的班组进行喊话,确保实现全员性教育。


        2.3提倡宣教创新,打造素质提升新引擎
        公司坚持安全理论必须联系安全实践,指导安全实践,用安全实践来检验安全理论的办法。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培训时,大力推行多媒体工具箱、VR及集成式安全体验馆、可视化安全教育等方式,让培训的方式跟内容更具新意,激发现场作业人员的兴趣,切实感受事故引发的视觉、生理冲击,提升安全培训的效果。同时现场施工过程中,利用BIM手段为技术支撑,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现代化、系统的管理,增强管理人员对安全施工过程的控制能力,尤其在施工现场前期平面布置规划,下一工序的安全防护预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中具有指导性意义[3]。
        2.4规范企业处罚奖励标准
        严格安全管理控制标准,加大处罚力度是提高企业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有力保障。但安全管理控制的标准选择也直接影响了最终产生的效力。安全管理的标准过高,超出了企业实际技术水平,会挫败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安全技术的投入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在加大安全隐患处罚力度的同时,应该加大对优秀企业的安全奖励,对安全管理优秀的企业大力宣传并组织观摩。在评杯推优方面,杜绝本地保护,创建良好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创新局面。
        2.5精简安全管理资料体系台账
        安全管理的内业资料是施工中安全管理的过程体现,清晰、完整、及时的整理、收集安全管理内业资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项目参建单位的护身符,所以做好安全资料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程序性、合法性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主体的内容、格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份资料施工单位为了应对公司、建设方、政府三方的检查往往需要做三个不同的版本,无疑是加重了项目负担。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资源有限,疲于应对各方资料检查的同时无疑减少了对现场安全管理的把控[4]。建议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借鉴整合各企业资源,联合企业一同推出适用于各方的统一范本,精简资料体系台账,避免无谓的工作,促使施工单位有限安全资源力量的最大化。
        2.6加强监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施工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国家的支持,也需要国家的监督。因此,国家应提供安全文明施工的资金、技术、人才,帮助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完善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完整、规范、专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做好自我监督。此外,国家监督检查人员要客观公正、无愧于心,不可玩忽职守;要运用多种检测手段,检查安全文明施工的质量,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检查时要记录每个数据,在检查后及时上交到上级管理部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激励机制重在安全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作为监督手段之一的定期安全检查考核制度是落实企业各级各岗位安全主体责任的保障。不能走形式、走过场。要深入施工现场,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现状且切实可行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经济手段督促落实。只有充分利用好定期安全检查考核这个工具,才会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曹秀兰.建筑工人安全投入对工人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8.
        [2]李倩倩.建筑施工作业场所安全文化改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张迪.建筑业安全生产准入制度改革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4]许月.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等级与控制能力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