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50
摘要:铁路非运输企业依托铁路客货运输核心优势,经过多年成长发展,已经形成物流商贸、商旅传媒、房产置业、建筑施工、工业制造等多个产业,成为铁路多元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商贸业务风险管理,对于进一步提升非运输企业适应复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铁路非运输企业商贸业务经营风险防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企业;商贸业务;经营风险防控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不断推进,铁路非运输企业涉足的业务种类日益繁多,商贸物流等板块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但伴随着商贸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风险日渐凸显,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一些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坏账逐年增多,事实上已难以收回,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导致商贸业务成为非运输企业经营风险较高的领域之一。加强商贸业务风险管理,对于进一步提升非运输企业适应复杂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商贸业务风险防控的措施
2.1严守商贸业务经营底线
当前形势下,非运输企业开展商贸业务,应围绕铁路运输服务产业链,积极探索新的贸易模式和业态,认真研判商贸业务的实质,规范经营行为,并严禁开展经营风险不可控的大宗商贸业务:一是资金空转型融资性贸易。指与有关联的企业签订除价款外其他条款完全或基本相同的多份购销合同,同一商品来回买卖,交易三方或多方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交易,即“走单、走票、走款、不走货”,帮助供货方取得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但却没有发生实际货物流转的交易形式。二是代垫资金型融资性贸易。指与借款方及供货方分别签订购销合同,为资金紧缺的借款方代垫资金,向由借款方指定的供货方采购货物,不直接参与货物实际流转的托盘交易形式。三是增信型融资性贸易。指利用自身的商业信誉与资源优势,通过质押监管、仓储保管等方式,为融资企业增信,帮助其能够顺利获取金融机构贷款的交易形式。
2.2实行商贸业务清单管理制度
非运输企业开展商贸业务应加强过程控制,实行商贸业务清单管理制度,对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监控。商贸业务管理清单主要包含:合同主体名称、企业性质、主要经营业务、业务发生时间、合同金额、收(付)款方式、决策程序以及是否存在债权、债权数额、风控措施、清欠责任部门、责任人等必不可少的内容。非运输企业要对商贸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分析,定期组织风险研判,制定防控措施。特别要重点关注货物、资金、票据流向是否与商贸合同相互匹配,风险防控措施应围绕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三个节点展开,从资信调查、合同审核、资金管理、货权管理、抵押担保等各方面采取严密措施,加强监控,确保将商贸业务涉及的债权风险控制在最底线。
2.3加强客户资信审核管理
选择优质可靠的客户是贸易业务风险得以控制的首要因素。非运输企业要定期开展客户资信考核,提高对客户风险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预判性,从源头上防范恶意违约与诈骗风险的产生。一是签约前,必须深入调查合作方的商业信用、经营状况和履约能力等情况,同时需要注意了解对方的经营历史、客户评价等商业信誉情况,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调查结果作为企业是否与客户签订合同的决策依据。
二是签约后,必须持续关注客户的资信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上下游客户的资信变化情况,若发现对方存在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等情形,应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中止或解除合同。三是实行客户资信动态评价,对有违约等不良记录和资信异常的风险客户要实施监控,及时要求客户采取增信措施,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客户进行动态调整,保留优质客户,剔除风险客户。
2.4建立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
大宗商贸业务风险聚集度较高,成为近年造成非运输企业损失最大的一种贸易方式。因此,必须加强非运输企业商贸业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机制,实现对商贸业务风险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管控。一是风险识别。即对企业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并判别风险的特征和类别。应根据风险重大程度或影响范围,相应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风险、中等风险和重大风险三个级别。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影响较小,且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风险,称为一般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影响较大,且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解决的风险,称为中等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影响巨大,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对企业声誉或财产造成损失或需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风险,称为重大风险。
二是风险评估。即对某类风险发生的环节及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和级别。应针对市场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欺诈风险及合同风险等风险类别,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评判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并紧密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和当期经营目标,建立常态化风险评估机制。
三是风险预警。即通过事先确定风险监测指标,由内部控制部门对风险实施监控,实时跟踪并重视风险苗头,当发现已形成或即将形成风险后,及时向风险管理机构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启动预警并发布风险警示,提前预防布控,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应根据风险等级,相应将风险预警划分为三级,分别为一般风险预警、中等风险预警和重大风险预警。四是风险控制。即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构,按照制定好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商贸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控,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环节和事件做出积极响应。尤其要注意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进行动态监控,从容易出风险的薄弱环节入手,提前制定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并根据风险变化随时调整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或降低经营风险。
2.5建立风险责任追究制度
非运输企业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商贸业务考核及奖惩制度。将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等指标纳入考核范畴。对于违规决策、违规经营发生重大损失或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要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扣分或降级处理。二是加强对违规事项和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力度。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职期间违反规定,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及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其相应责任,经营责任根据工作职责划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已调任其他岗位或其他单位的,也应当纳入责任追究范围,实行风险责任追究终身制。三是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内部规章开展商贸业务,或者疏于管理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人员,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结语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环境复杂多变,非运输企业围绕铁路运输服务产业链开展商贸业务等经营活动,客观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就对非运输企业风险控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充分认清商贸业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建立和完善企业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并果断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增强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才能将商贸业务经营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Z].北京:国务院,2017
[2]铁道部.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办法(铁建设〔2006〕221号)[Z].北京:铁道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