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搭建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新平台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黄超1 邓治军2 冯嘉3 张朝粤4
[导读] 摘要:新时代有新要求,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
        1,2,4.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乌弄龙•里底水电厂  云南维西  674606 3.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驻缅甸代表处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新时代有新要求,青年人才是企业的未来。乌弄龙•里底电站青年员工人数持续攀升,员工队伍总体年轻化,着力探索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营人才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不断激活和运用好“三支人才”队伍,努力构建全员成才、人人尽展才智的人才工作体系任务重。本文通过分析青年的特点、管理特点和已有“四个导向”管理机制,提出“一心二意、四激五必”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键字:新时代;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四个导向
        一、搭建电站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新平台的背景和动因
        电站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发展离不开青年员工,不断激活和运用好“三支人才”队伍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搭建电站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新平台:一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国有重要能源骨干企业在新时代下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等重大任务,必然需要有一支“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排头兵,更需要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先锋队。二是新要求下电站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电站35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总人数的55%,整体年龄结构年轻化。三是新时期电站青年员工的迫切期望。基于当前的电站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专业技术能力理论基础不牢固、实践工作经验欠缺等,搭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满足新时代新要求的成长成才平台是青年员工的迫切需求。
        二、“四个导向”搭建电站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平台
        (一)聚焦思想导向,构筑理想信念之魂,筑牢使命担当。
        电站顶层设计,以青年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群众、服务青年成长的应有作用:一是电站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双促双增”“双学双比”“双树双创”“双提双实”主题活动、“道德讲堂”活动,建立月、季、年度评分考核机制,评选先进个人、每月之星、文明员工,并纳入薪点调整基础条件,不断提升文化品牌效应。二是电站团委积极开展“智慧团建”,强化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并通过学习交流会、演讲比赛和“高原逐梦”“高原风采”“高原相思”主题征文等形式,提升学习成效。三是以建党、建团等重大节庆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主题教育,促进青年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新时代青年员工的使命担当。
        (二)强化理论导向,健全专业学习机制,提升专业技能。
        电站党委始终把教育培训、强化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的基础工程,通过对标先进、拓宽渠道、内外联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开展教育培训,形成“进必学、学必成、成必用”。以外派联合培训、外请专家授课、内部专项培训、岗位交叉培训、现场跟班学习、过程介入锻炼、技能比武竞技等方式,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实施“专业培训负责人制”,将专业分为7个方向,实现单一专业深度和其它专业的横向广度相结合,增强了培训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注重在基建和生产之间加强人才互动培养,结合部门和人员专业岗位,从生产岗位抽调青年人到基建跟班顶岗,既缓解基建部门人手紧缺的矛盾,又使青年人获得实践锻炼,促进青年人素质能力提升和横向合理流动,打造“一专多能”人才,涌现出一批生产运行维护骨干,带动了青年员工技术技能水平快速提高。
        (三)坚持知行合一导向,以实践出真知为目标,以“三步走”模式为抓手,打造青年骨干和先锋。
        电站坚持“三步走”模式,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理论素养、现代管理、技术知识的同时,坚持实践导向、历练成才,做到“学中干、干中学”,着力提高人才队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能力。第一步:坚持“传帮带”。指定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做青年员工的良师益友,签订“师徒协议”,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学,将技术和经验快速传递给青年员工,形成“一人红、一点红,大家红、红一片”的良好氛围。第二步:坚持“跟班学习”。生产筹备人员以班组为单位,带领青年员工全方位、全天候“超前介入、过程介入”,并在工程参与中针对设计和安装缺陷提出429条建议、采纳232条。

第三步坚持“压担培养”,始终以“猝火炼真金,压担墩好苗”为主旨,面临急难险重的任务时成立“青年突击队”,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形成了艰苦创业、不畏艰险的良好氛围;坚持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扎根一线、夯实基础、担当责任,不断运用强烈的竞争机制和重任加压,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3年来,电站青年员工获得电站及以上奖励123人次,成绩突出。
        (四)深化主观能动性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激情,引导青年员工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持续发酵。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坚持“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激发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工作力度,营造公开竞争环境。中层干部岗位实施公开竞争选拔,班组长公开竞争上岗。二是打破学历和资历界限,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竞争选拔,一批30岁左右的青年人走上了中层管理和班组长岗位。三是疏通人才发展通道,积极选派有发展潜能的年轻人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和顶岗锻炼。以事业激励、荣誉激励、薪点调整、绩效倾斜等方式,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青年员工工作激情。
        三、搭建电站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平台取得的成效
        (一)中层领导干部、班组长年轻化。通过竞争选拔,30岁左右的中层干部占干部总数50%;30岁左右的班组长占班组长总数的72%。
        (二)培训学习成机制供保障。遵循“一专多能、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以培养“专一、会二、懂三”的技能技术人员为基本任务,开展内外专业培训,全员人均培训学时280小时。其中管理人员5400学时,专业技术人员7500学时,生产技能人员23000学时。
        (三)内外联动、拓宽渠道促成长。定期分类分级开展安全自学考试、特种设备取证、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鉴定、南网总调受令资格培训等培训取证工作,员工队伍安全技能、业务技能水平等得到不断提升,工作成效突出。
        (四)以赛促学、以赛检学出成绩。组织青年员工参加上级技能竞赛、现场电气试验工、继电保护检修工等劳动技能竞赛,激发了员工学技术提技能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构建专业平台拓眼界。开展“华创空间”平台使用,共计发帖122篇,扩宽电厂员工眼界和思路,提高电力生产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开发“爱数”信息共享平台,拓宽和强化了信息共享渠道。
        (六)经验成果总结出成效。鼓励员工加强实践总结提炼,《新筹备水电厂的技术监督管理探索及创新》获2017年度云南省电力行业创新成果优秀奖、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18年(第五届)电力科技管理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云南藏区新筹备水电厂员工融入度提升》获华能集团“2018年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云南省电力行业创新成果优秀奖;《在云南藏区水电开发中培育践行和谐文化》获2018年度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三等奖,《在民族自治地区水电开发中培育华能和谐文化》获2017年度云南省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等。管理创新成果获全国电力行业三等奖2项、华能集团三等奖2项、云南省电力行业一等奖3项。
        四、“一心二意、四激五必”管理模式完善电站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平台的新思考和措施
        (一)“一心二意”夯实平台基础。
        围绕“一心”打造“青年学堂”,建立学堂月24小时打卡学习,实施“三个一”培训模式,持续强化理论知识武装。针对青年员工队伍实际,强化分类“量身”开展制度化、长效极致化建设,提高人岗匹配度,实现人尽其才,才得其位,鼓励青年员工在各岗位上均能充分发挥自主和创新意识。
        (二)“四激五必”护航成长成才。
        强化公平竞争激励、多元化分配激励、开放化管理激励和平台构建激励,营造“激励得当、多劳多得、全面覆盖”的成长环境。丰富学习平台、务求“学必成”,提供实践平台、务求“成必用”,提供施展舞台、务求“用必强”,提供榜样引领、务求“强必树”,提供激励保障、务求“树必奖”。
        五、结语
        电站党委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着力探索基本建设和生产运营人才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持续推进“一心二意、四激五必”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四个导向”机制搭建电站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新平台,不断激活和运用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努力构建全员成才、人人尽展才智的人才工作体系,为电站后续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提供人才保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