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10519851001XXXX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电力拖动技术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发展需要。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需要,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必须不断地更新。本文首先介绍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电力拖动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方式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怎样提高电力拖动技术教学效果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电力拖动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引言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即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把知识点变模块化、具有可操作性且易于掌握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快速掌握企业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让学生学好相关专业技能,为社会相关行业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也才能跟上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1中职电力拖动技术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开展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电气类专业开设电力拖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理论性及实践性都比较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效地将理论知识通过模块的形式运用起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掌握电力拖动技术基本技能后,可根据实际操作要求设计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控制线路,把所设计的控制电路在实训设备上展现出来,对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社会的需求,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养成安全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传授专业基础知识,通过给小组分配任务,各小组根据任务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设计方案、准备材料、人员分配及实施,实训操作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学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需对此次学习过程进行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综合总评。先给出小组此次学习的成绩,再根据人员分配表查看每位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各自小组成绩为基础,根据学生实施情况来确定其最终成绩。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提高,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基础的知识的理解,都能够很好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2PLC在电力拖动一体化中的运用
2.1顺序控制
在传统的电力拖动一体化系统中,一般使用继电控制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也逐渐取代了继电控制器用于电力拖动一体化系统中。继电控制器采用PLC系统控制,能大大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同时,节能减排是目前一项基本的发展理念,在各大企业发展过程中,以提升效益为目标,同时必须兼顾减少资源耗损。PLC控制系统可调节性较高,能够对部分电路加以控制,也能对整个系统加以控制。通常情况下,发电输送系统为三层结构,具体包括主站层、远程I/O端口设置以及现场传感器层。
PLC属于主站层结构,在系统集控室对整个系统运行加以控制。而外面主站层利用光纤将控制室、I/O端口连接起来,工作人员通过观看显示屏,能对系统运行情况加以了解,利用显示屏上各个按钮,发出指令,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由于PLC主机中的输入和输出电源不存在关联,因此输入和输出两道程序之间不会存在任何影响。同时利用光电耦合式的供电模式,能有效提升整个系统运行可靠性。PLC控制系统利用循环扫描的模式,能对系统各个环节漏洞进行查找、分析,也在CPU作用下完成对内部电路的检测,能提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此外,在电器元件的选择方面也十分严格,每一道生产工序必须遵守特定的生产流程,同时各个模块都具有屏蔽特性,所以元件不会受到辐射影响。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元件使用性能增强,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若系统运行过程中有元件出现了故障,利用系统反馈功能,可将故障位置传送到PLC控制中心,然后进行快速排查,对提升整体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十分有利。
2.2开关量控制
在开关量控制中,又可以分为断路器控制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两部分。与电磁继电器控制系统相比,目前采用的断路控制器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传统控制器主要是电磁继电器,这种继电器需要大量的电磁元件,在接线方面十分复杂,也会增加维修的难度,降低系统的可靠性。采用PLC控制系统,电磁继电器可用软继电器进行替代,还能进行分闸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出相应的指示信号。PLC控制具有良好的自动性,能最大程度上简化控制性线路,所用辅助开关数目也很少。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是指能满足设备运行所需要启动或停用设备的电源,这种电源设备自身具有判断能力,能将设备运行信号当作设备启动、停止的依据,能确保条件不良情况下设备的有序运行。
3中职电力拖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3.1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注重培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安全操作规范、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及其他综合素质。电力拖动技术课程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能掌握常用的低压电器的电气符号,包括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掌握低压电器的拆装、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技能。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安装和调试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能够排除线路故障等。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讲解与课程相关的岗位技能要求,也及学生需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素养,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能养成安全操作良好的习惯。
3.2以模块化形式开展教学
采用知识点模块化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知识点少易且于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到掌握知识技能后的成就感,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讲交流接触器时,教师先给每个小组分发几种类型的交流接触器,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接触器,通过观察规格型号加深学生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交流接触器的型号、文字符号及图形符号等,再让学生在交流接触器上找出对应的图形符号及其辅助触点及线圈等,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尝试用数字万用表检测辅助触点,区分出常开辅助触点及常闭辅助触点。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电力拖动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从多方面进行发展,让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求个性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兴趣、交流、互动及操作出发,提升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建波.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职业,2019(27):33-34.
[2]陈建青.中职电力拖动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