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孙宏超
[导读] 摘要: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要重新调整管理方案,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公司的内部结构会有新的变化,在管理上应该更加灵活,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上应该更加现代化,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强经济实力。
        天津津轨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要重新调整管理方案,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公司的内部结构会有新的变化,在管理上应该更加灵活,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在管理上应该更加现代化,有利于国有企业增强经济实力。
        关键词:国企股权;投后管理;对策研究
        引言
        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外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促进企业在市场上的变革,实现国有企业集团化发展,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在信息时代下,企业要掌握资金流向,要拥有对市场足够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风云莫测的经济市场获得一席发展之地。
        一、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集团层面引入外部资金,通过外部股东的参与和介入,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实现改革,重整集团整体战略,从而促使集团转型。第二种是在集团成立下属的专业化业务平台层面引入外资,通过引入外资,子公司和集团会形成共同发展的模式,子公司会先行发展,从而促进集团发展,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1]。通常情况下,企业会选择第二种股权投资模式,第二种投资管理模式涉及面窄,好运作,当然企业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但是,无论哪种投资模式,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的内容都是大相径庭的,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促使企业转型,因此做好投后管理十分钟要。投后管理的内容有企业管理、增值服务、股权管理和资本运作,其中企业管理和股权管理是最为基本的管理内容,是对整个管理工作的基本标准,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是管理工作的延伸点,企业价值的体现,企业经济实力的体现。
        二、投后管理工作的现状
        现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有企业在这种经济发展的大好势头之下,引入外资,改变现有企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但是企业在进行股权投资后,对投后管理工作不甚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投后管理,导致企业改革不彻底,改革效果不明显。
        (一)投资目标模糊
        国有企业在股权投资前期,会根据投资项目作出投资计划书,并明确的制定出投资的目标,企业投资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但是在实际的投后管理工作中,由于部门职责划分不明晰,导致投后工作目标实施无人管控,继而在管理工作中将目标慢慢淡化了,最终目标也就难以达成。国有企业虽然最初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足,导致目标模糊不清,最终造成企业改革不顺,改革效果不明显[2]。
        (二)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国有企业在改革后一般会保留国有企业的控股权,在投资成立下属公司很长一段时间中处于全资状态,改革后的公司仍然保留了国有企业的性质,在组织结构上仍然按照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一个决策往往要经过层层同意,经过多层审议才能达到董事长手里,因此繁冗的组织结构导致企业在处理工作时效率比较低下,如果需要股东大会统一,往往需要更多的流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运营效率。
        (三)投后管理内容单一
        投后管理内容单一,投后管理需要多方面的获取管理成效,不能仅仅从财务报表上获取管理成效,需要从公司运营、财务状况、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
        (四)对投资公司的关注太少
        集团公司拥有大量的资源,在管理技术和运营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是被投资公司由于资源限制,经验不成熟,在管理上和运营上处于劣势,因此管理不当,公司运营也就不顺畅,被投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利益是一体的,因此集团公司要协助被投公司,帮助公司经营管理。


        三、国有企业投后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投资目标,建立专项管理部门
        集团应该明确投资目标,建立专项的管理部门,对目标进行可控管理,坚决落实目标,让目标贯穿于整个改革过程,目标在设定以后,说明目标是可实现的,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因此集团要将目标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企业可以建立投资管理部门,让目标管理实现可控现状,投资管理部门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经济、经营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严把目标,让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可以及时调整方针,调整经营策略。投资管理部门在管理项目的过程中,要将集团、子公司、被投公司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再调整相应方针,这样会更加切合实际[3]。
        (二)优化公司组织结构
        要做好投后管理,就要优化公司的组织结构,集团公司在进行改革以后,公司构成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公司的办事流程也应该符合当下的改革现状,因此,集团公司要优化公司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集团公司要以董事会为核心来展开投后管理工作,投资公司可以派遣员工在董事会任职,可以拿出被投公司的部分股权进行激励,从而提高董事的办事效率。
        (三)管理内容要多样化
        要做好投后管理,就要从多方面进行管理,不能只从财务方面进行管理,单向管理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管理成效不高,且获取的数据比较单一,后期也难以进行参考,因此投后管理内容和形式都要多样化。集团和被投企业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委派董事会成员是最为基本的管理方式,除了委派董事成员以外,集团企业也可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和审核,从基本的数据上获取投资效益,了解投资趋势和走向。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运营报告、行业信息、管理信息等方面来了解投资发现趋向,企业董事长也可以通过员工述职的方式获取投资管理动向,从以上的所有形式来看,述职能够获得一手的投后管理动向,参考性比较大,而且可以从不同管理职能上了解到不同的投资管理信息,有很强的实际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集团公司可以和被投公司进行电话会议,或者也可以派遣专职人员深入被投公司进行考察,这些渠道都是可以获得相关的企业动向,是投后管理运营的有效措施[4]。
        (四)开设增值服务
        为投资企业开设增值服务,能促进企业双向发展,促进集团走向现代化,促使投资公司获得相应的利益,因此,集团应该发挥自身巨大的优势为被投企业开设增值服务,给投资企业创造一些便利。集团公司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实力雄厚,因此集团公司可以依靠其品牌效应为投资公司带来一些优质的资源,比如可以为被投公司引荐一些名企。投资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比较欠缺,因此集团公司可以进行的指导,确保投资公司能够获得完善的管理体制。商业计划书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投资企业缺乏制定商业计划书的经验美,因此,集团公司可以对其进行指导,让投资企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商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企业的经济命脉,不管是对投资企业而言,还是集团公司而言,投资技术书都是十分重要的,投资计划书是双向的,不仅集团公司要制定,投资公司也要制定商业计划书,双方在制定计划书的同时都要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想做好投资投后管理,就应该设定专项投资管理机构,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在投后管理中要多方面管理,并做好投资公司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孔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企混改的路径浅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08):89.
        [2]朱元甲,孙晓筱.严监管下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回归本源[J].银行家,2018(06):128-130.
        [3]黄晓青,李蕴娜.国企股权投资投后管理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3+5.
        [4]朱鸿伟,陈诚.私募股权投资与公司治理: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29(01):62-72+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