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5期   作者:李玲 李志强 庞洋
[导读] 摘要:本文从空调风系统及VAV系统、洁净技术、蓄冰空调、住宅中央空调、建筑空气质量与防排烟、热泵应用、空调设备及末端等方面论述了空调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江苏平正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徐州久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天勤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本文从空调风系统及VAV系统、洁净技术、蓄冰空调、住宅中央空调、建筑空气质量与防排烟、热泵应用、空调设备及末端等方面论述了空调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央空调、洁净技术、热泵、水冷
        1、中央空调常见通病有:
        (1)、多数制冷机实际开机容量远小于装机容量。
        (2)、△t普遍<4℃,水泵选配不合适.调查结果:较好的3℃,差的1~1.5℃。
        (3)、设计方案陈旧,VWV、VAV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4)、VAV、FP+新风、置换式诱导器系统,输送能耗比较低,为全空气的45~60%,置换式诱导器系统能耗更低一些。
        (5)、当只有部分面积使用或部分负荷时,VAV具有显著的输送能耗低的优点。
        (6)、风机动力箱VAV系统全部投入使用时,并不比CAV系统节能
        (7)目前建筑面积越来越大,没有分内外区。
        (8)舒适性空调,没有把空气品质放在首位。
        (9)不合理使用温度调节时,会使表冷器能耗增加
        (10)、未考虑热平衡、风平衡、妥善介决排风出路。
        (11)、商场等集中回风,未考虑回风口噪声,未考虑排风口噪声,速度不宜过大,尽可能不设在主要路边。
        (12、全空气系统,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室外空气自然冷。
        (13)、高大共享空间,气流组织设计未注意温度梯度。
        (14)、电梯井、楼梯间附近房间,未充分考虑冬季热压问题。
        (15)、空调设备中以部分未考虑冷凝热代替电加热,降低总机电容量。
        (16)、空调系统通病为水系统设计功率偏大,水泵配置不当,原因有:
        ①、设计负荷偏大,使水量偏大,选水泵时乘太大的安全系数,有达1.5。
        ②、水泵扬程过高,水泵效率偏低,平均运行效率只有40~50%,大部分时间处于低效率下运行。水泵投资约占公用建筑空调系统总投资的0.5~1%,电功率约为空调总电功率15~20%,水泵投资少,能耗大,选高效、可靠、耐用、维修量少的水泵,价贵一些还是划得来的。
        ③、多采用陈旧的定流量系统,增加了水泵运行电耗。(空调平均负荷率0.3~0.5)
        ④、不问系统大小,阻力差异,都用单级泵系统。
        ⑤、不加区分,一律用同程式系统。
        (17)、关于差压控制点位置的选择错误
        a、常用方法是设在分集水器之间(传统方法),这是沿用差压旁通控制做法,在定流量前提下,供回水干管间差压的变化,能反映整个系统的阻力变化,根据这一差压变化控制水泵变频,不一定能保证变频前后流量分配关系保持不变。
        应该设在系统最不利点处(离水泵最远处),理由:该点差压得到保证,整个系统中各用户的水量都能保证。
        (18)、空调箱送风不足原因是:
        a、管路阻力偏大,使实际工况点偏左;
        b、皮带松驰,日常维护应注意皮带的老化、损坏。
        (19)、风机启动不了,原因:为风机选用压头太大而实际管路阻力小,实际工况点偏右太多,风量增大,运行电流>电机额定电流,电气过电流保护,电器跳闸。即使不跳闸,能耗也增加。
        (20)、空调器阻力偏大,主要因施工期间利用了空调箱换气,过滤器积尘太多,交付使用前虽经清洗,效果大大降低。
        (21)、空调系统通过风量平衡,降低整体送风量,用变频来加以保证,可达节能的目的。
        (22)、洁净空调二次污染问题:现象:
        (1)、检测合格,但出现微生物及其代谢物。
        (2)、入院后出现的病因与入院前原有疾病无关。这是二次污染引起的,要注意防止。


        应采取下面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①、消除细菌的生存条件
        ②、破坏营养源——空气过滤;
        ③、水份(湿度)控制,论P540。湿度优先控制,湿度不能高,<70%。无积水——积水盘无水(病房FP+新风,积水盘积水,过滤能力不够),干式处理(新风担负湿负荷),表冷器涂亲水膜,使冷凝水迅速排去,AHU表面不湿。表冷器放在正压段中效过滤器之后,使过滤器前保证ф≤70%,水封要能排水而不漏气(有专利)。
        ④集中新风系统。
        (a)、各室采用循环系统,避免了交叉感染,有利于压力梯度控制,各室可灵活使用,只有集中新风系统走湿工况,防水排水处理容易,表冷器要10~12排,片距要大些,减少阻力。
        (23)蓄冰空调3、我国执行冰蓄冷空调工程时,有三大障碍:
        (a)、造价高,高30~40%; (b、占地多;  (c)、运行复杂。
        三大障碍应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a)、部分蓄水设备国产化、合资化,造价降低,可做到与常规空调持平,甚至还少一些(电力方面要减少投资)。(b)、占地多——充份利用建筑构造。(c)、自控日益完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管理得到简化,价格也降低了。
        (24)住宅中央空调一拖多:优点:安装方便、管径小;缺点:冷媒入户、容量大,有泄漏危险,VRV价贵。住宅中央空调风管机:优点:全空气,无漏水漏制冷工质之虞,可引入新风、除湿、除臭、过滤,空气品质易得到保证。缺点:风管大,影响层高,分室控制难。解决措施: 可以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辅助热源的水源热源。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变风量终端箱+末端数字控制器。
        (24)建筑空气质量与防排烟问题及措施
        1、室内空气品质,除健康要求以外,还有舒适性问题,如何控制污染源,如何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要动态的去研究,现提出了过程控制、动态控制理念,因它是个变量,VOC散发量是变的,终点控制,最小新风量控制,是不全面的。
        新风从新风口至到达点,因沿涂受污染、新风的空气质量下降,这谓空气年龄问题,可通过CFD计算室内新风年龄的分布。
        室内空气品质应处理好下列因素:
        (a)、室外新风——量、质(置换通风); (b)、气流组织——无死角,压差控制(无串味);(c)、空调设备污染;(d)、维护管理、监测。
        (25)热泵问题及解决措施1、目前,设计中还缺少对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实际运行中的供热量和性能系数的修正值。2、机组运行的不稳性。3、机组除霜过程的可靠性差。4、如何提高机组在部分负荷下的效率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可以采用水/空气热泵机组的一种应用方式,即用水环路将水/空气热泵机组并联在一起,构成一个以回收建筑物内部余热为主要特点的热泵供暖、供冷的空调系统。合理选择它的应用场合;向系统引入外部低温热源,拓宽它的应用范围;采用混合系统,进一步提高它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效益。
        总之:只有在施工中和使用中,发现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措施实践中的检验,才能真正的做到解决中央空调中的问题 ,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尉迟斌 主编 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2003年
        [2]上海家用电器行业协会 家用中央空调设计规范 2002年
        [3]胡兴邦、朱华、叶水泵、冯踏君主编.储冷空调系统原理、工程设计及应用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
        [4]赵荣义 主编 简明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
        [5]要志生 主编 中央空调冷却水处理技术比较分析 [J].制冷与空调。2006年
        [6]马平 主编 简析中央空调系统调试浅谈 [J].山西建筑.2008年
        [7]叶丽影 主编 某空调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
        [8]项端祈 主编 空调系统消声与隔振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9]胡兆奎 主编 集中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洁垢与腐蚀问题的探讨 [J] 暖通空调.2006年
        [10]失勇等.中央空调.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1]曾德胜制冷空调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及节能环保.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12]马最良.姚杨主编.民用建筑空调计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3]何青等主编.中央空调常用数据速查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4]刘卫华等.制冷空调新技术及进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张百福.空调制冷设备维修手册.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6
        [16]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来出版社.1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