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口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4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质量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建设工程质量缺陷纠纷仍然时有发生,工程质量缺陷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利于社会和谐,而且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措施在于实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保险 建设工程
一、工程质量保险的内容
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是一种转移在工程建设和使用期间由可能的质量缺陷引起的经济责任的方式,它由能够转移工程技术风险、落实质量责任的一系列保险产品组成,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工程质量保险和相关职业责任保险等。其中,工程质量保险主要为工程竣工后一定期限内出现的主体结构问题和渗漏问题等提供风险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规定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保工程质量保险,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第一年保险期内出现质量缺陷,由施工单位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在竣工验收第一年后的保险期内出现质量缺陷,由承保保险公司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承保保险公司承担。
二是承保保险公司对质量缺陷维修后,如果质量缺陷是该工程设计单位或其他单位造成的,由承保保险公司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在承保保险公司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施工单位应当向承保保险公司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三是建设工程在竣工验收后的第一年保险期内出现质量缺陷,施工单位不及时负责维修,经催告仍不履行保修责任的,承保保险公司负责维修,维修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四是工程质量保险费率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根据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施工单位业绩、项目管理水平等确定每个项目的保险费率。
五是施工单位已投保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建设单位不得再行要求施工单位提供保修抵押金。
二、工程质量保险在国内的应用
在我国,2004年建设部有关部门已起草了《建设工程质量保修保险试行办法》(草案),并拟在北京、天津、重庆、上海、兰州、成都、深圳、厦门、福州、大连、宁波、连云港12个城市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保险试行工作。早在2003年,厦门市就已经开始了“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初步试点。并制定了“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承保保险条款,在国家保监会报备。该《条款》是全国第一家地方性条款。2005年底,厦门市建设局出台了《关于建设工程担保若干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工程担保的保证人及保证方式、承包商的履约担保、担保的有效期限、专业担保资质等方面的规定。同时规定,工程质量保险除采用质量保证金(保修金)担保方式、除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方式外,还可以采用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承包商可以提供为工程质量保险进行担保的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的保证。
建设单位接收保函或担保书后,应将保修金结算支付给承包商。厦门市“华天花园”项目、厦门同安工业集中区同安园首期一批29幢、共25万平方米的通用厂房项目等,均是工程质量保险应用的成功案例。
三、工程质量保险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维护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权益。《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责任主体,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的责任作了严格规定,除了必要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也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但我国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设计、施工单位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低价格、低利润政策,行业自身积累严重不足,难以将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赔偿责任落到实处。发生事故或违约后,由于大部分的设计、施工企业不具备经济赔偿能力,受害方的权益得不到保证。甚至一些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不出资承担善后工作,造成企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无形中增大了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压力并使其承担着不该承担的后果。实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有利于使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方质量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促进工程承包制的完善。工程业主通过承包合同,将工程建设或管理交给施工、监理、制造商等单位,与此同时,工程的部分风险也随着承包合同转嫁给它们。但是,这种分散风险的方式,有时会由于合同纠纷,或者因为承包商的经济能力弱而难以得到实质性的风险转嫁。如果发生风险损失,这些合同承包单位将难以承担,不仅预定利润无法实现,甚至还可能出现亏损或破产,严重影响承包合同的履行,致使工程停建或缓建。而通过保险转嫁风险,就能解决这一矛盾。
三是有利于规避工程技术风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施工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大批大型工程项目。但由于人类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水平的限制,技术风险依然存在。建筑工程结构造型、结构体系日益复杂,突破原有技术标准的超大、超长、超高、超深、超厚结构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对确保工程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大型企业承担的高、大、新、特工程,在提高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点的同时,相应地加大了技术风险,而投保质量保险,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采用。转移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风险,为企业长远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是加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
在工程保险中,保险公司为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往往要采取措施,协助被保险人进行减损和防损。因为保险公司长期与风险打交道,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方面拥有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优势。在进行承保时,引导被保险人更理性地对等待风险;开展风险检验,提出整改建议,等等。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国计民生,工程质量保险是传统质量管理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经济手段建立工程质量约束机制的有效手段,在我国应当逐步推行工程质量保险机制。
参考文献:
[1]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2]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