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其对于学生化学学习潜能的激活,化学探究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模式、角色定位、教学策略上不断变革与创新,将课堂彻底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理解化学的外延和内涵,实现教学夙愿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本文重点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开展深度探析,以期未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更好开展,学生化学探究意识全面激活而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进入高中阶段,面对学业任务的持续增加,知识难度的不断提高,高考压力的严峻考验,很多学生对高中化学教学表现出很强的不适应。一方面,面对呆板枯燥的化学教学生态,很多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上大打折扣,课堂学习中打不起精神,课外学习中找不到对策,有些学生即使有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期待,也苦于缺乏机会和时间而无法实现。另一方面,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挑战,很多学生将化学学习等同于题海战术,每天都埋头于大量考练习题,在很多偏题、难题、怪题上苦苦煎熬,身心备受煎熬、疲惫不堪。殊不知,科学的高中化学教学,应该以师生双边互道为辅助,通过教师生动、多元、丰富的引导,让学习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夯实化学知识基础、把握化学教学本真,在循序渐进中全面提高其化学综合素养。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变革教学模式
在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牢牢占据着教学主动权,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学生也习惯了在课堂教学中以单纯听讲替代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讲的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就会很少;课堂外,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学生也只能在机械重复中完成作业任务。但是,在新课改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则彻底打破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定位,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革与蜕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探究化学本真的欲望,教师在教学重扮演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被完全归还给学生,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也得到了切实调动。因此,为了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从全面变革教学模式入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参与中学习化学,表现自我,自主学习。首先,应该加强对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化学教学中,合理规划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尽量压缩讲授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不同化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其次,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将枯燥的化学知识转换为比较生动、丰富的教学视频或者网络资料。让学生在自主感知、理解中提高其化学抽象思维能力、化学理解能力、化学应用能力,在更加多元的教学素材刺激下激活其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应该加强辅助性教学活动作用的发挥。将化学教学的过程转换为具有趣味性、游戏性、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积极互动中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激活其化学潜能,促使学生的化学视野更加宽广,体验更加丰富。
例如,在“自然界中的元素”章节“硫酸、硝酸、氨的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三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作用获得深刻理解,教师可以直接摒弃对对应化学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直接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与相关化工业的发展状况、“硫酸、硝酸、氨”的制备工艺等视频,给予学生全新的认知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在顺势追问:现实生活中,这些化学物质分别有哪些用图和作用?此时,学生便会将化学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机对接起来,其学习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自主学习能力也于潜意识间得到更好培养。
二、发挥化学实验作用,激活学生探究欲望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因此,教师应该以化学实验为驱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探究、大胆尝试中增强其自主观察、自主分析、自主实践的内驱力。一方面,针对一些基础性化学实验,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多组织分组实验或者观摩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实验操作中理解不同化学物质的性质、价值、作用,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知识内涵。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探究性化学实验,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和想象,结合反应物性质,判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产生的生成物,适用的反应条件等;接着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总结实验规律,整合实验结论,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化学实验的持续开展与不断进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激活与提升。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自行设计探究实验,借助不同的反应物、实验器材等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并将自己试验后的结论以做报告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这一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宽化学学习路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很多高中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都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合理处理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会自主学习,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外学习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可供自主探究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理解、自学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随着自主学习机会的增多,自主探究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提高。
例如,在“碳酸钠的性质”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问题后,再设计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课外测试一下CH3COONa、NaC1、KNO3、CuSO4、FeC13等盐溶液的PH值,进而自主总结,归纳梳理“碱溶液”的性质。在具有拓展性的课外探究任务驱动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持续增强。
四、结论
总之,以化学教学为基础,对高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更好学习化学、认识化学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措施、方式、路径的优化与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学红.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57.
[2]丁涛.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81-82.
[3]马丽娜.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34-35.
[4]王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名师在线,2017(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