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教育工作“以人为本 德育为先”。品德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小学品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存在许多误区,我校课题组教师立足课程性质,结合教学实际,致力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有效整合的探索,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上研讨课,积累课程资源等大胆尝试,发挥各种信息媒体的最佳效能,改变了信息技术与品社科教学因种种原因不能有效整合的艰难局面,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品社; 信息素养;社会资源
一、妙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社会中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伙伴。而品社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当前大部分学生课余生活就是沉迷电视、打游戏。如何巧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首先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与其他教师和相关部门沟通,我校三年级开始学生在信息课学习上网搜集资料,信息课的老师专门培训小组长摄影、绘图、下载各种资料编辑文档等,到四年级运用各种媒体得心应手了。其次高度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每小组正副组长各一人,小组中至少有一人有电脑上网,有照相机(手机也可),他们家长或有关联的人在有关部门工作或有联系(便于采访、提供活动、资料支持),组员轮流当组长处理信息传入班级QQ群中或上课作汇报。由于教师平日经常浏览网络信息和用手机随时捕捉生活中的各种有用信息等,学生也养成了在生活中用剪报、看电视新闻、用日记、摄影绘画等方式积累素材的习惯。各班还开展课前3分钟小组代表轮流播报一日新闻或见闻,有的教师经常把笔记本电脑带入教室中方便师生信息处理,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提升。
二、妙用信息媒体,开发鲜活的社会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除了要注重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信息媒体。还要引导学生有时开展体验、考察、调查等活动,学生亲身实践的材料拉近与学习对象的距离。老师们在电话或家长QQ群中经常给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好好把握去外地与父母团聚、旅游或走亲访友的机会,用手机等信息媒体做好生活记录,家长千万别光是吃的补偿,一定带孩子进书店购书看书、进博物馆、公园、教育基地、自己打工的地方等看看,找机会与城里的孩子交往,接触外国人,了解风土人情,过异乡的节日,增进友情增长见识,由于开展有小组竞赛,大部分留守学生假期外出与父母亲团聚一张张照片、录像和日记等丰富的课程资源,传入班级QQ群中共享,典型资料可以传到本校网站上师生共享。如六年级班上会出现很多问题,学生与父母、其他长辈之间的矛盾更多了,少数沉迷游戏、打架逃课、物质得不到满足等与父母形同陌路人不会沟通,有的学生一冲动做傻事。老师家长说教式教育只能让他们更加抵触。
在教学《有话好好说》这一课,我课始播放学生们爱听的歌曲《我想更懂你》道出了父母的心声,课中重温学生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录像和日记,又听了两位家长心理话的录音,课结束同唱《相亲相爱一家人》,引起学生们强烈共鸣,许多孩子眼里闪着泪花。课后许多学生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发消息……这得益于我们平时开发的课程资源。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只要师生善于发现并利用存在于生活方方面面的有用资源,彰显品德教育无穷魅力。
三 、妙用网络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品社学科有相当比例的地理历史内容。读图能促进学生了解世界历史与文化,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三年级就开始在信息课上接触各种地图,会读家乡的平面图等。到高年级利用谷歌地球可缩放的电子地图,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地球全景中寻找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所在地。五年级上册《我们的祖国》“行政区划”的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单位34个,主要困难在记忆方法上。在计算机室使用电子拼图教学操作简便,将省级行政区的零散碎片拖入只有政区分界线的白色政区图上,如果正确,行政区就会着色显示。学生可以同时记忆行政区的形状和位置自由操作,课后,学生可以把电子拼图安装在自家电脑上经常练习,当做游戏经常使用。有的小组每周都记录自己一次拼完中国政区图所用的最短时间,在信息课上进行比赛,电子拼图能够非常清晰的显示不同的记忆方法,操作快捷,纸质拼图达不到这一点。六年级学生预习品社时,将相关的世界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图片文字插入地图中,使繁琐的内容一目了然,教师教学轻松自如,学生易记乐学,如果我们注意在课堂上开发计算机信息技术资源,不仅突破教学重难点,也使教学空间向课外延伸,减少了学生课外沉迷不健康游戏的机会。
四、妙用信息技术,优化品社课程评价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评价、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信息技术可以使繁琐的评价细节简洁化,如达成水平评价与游戏相结合,以学期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基本知识、操作展示、课外实践等闯关游戏,学生在娱乐中兴趣盎然地接受测试。课堂教学中对用点击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图片和卡通人物赞赏鼓励使评价效果生动。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学校、班级德育活动和信息课,教师对学生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和互评用孩子们在网上下载的喜闻乐见的图片或自已电脑设计的图片等可以呈现在教室布置内容上,孩子们每一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情况。也可以用电脑制成精美卡片奖给学生存入成长记录袋。个案分析,其进步可以让学生写日记以电子文档呈现给学生广播室供稿。评价开放有利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妙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品社的兴趣,有助于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当然开放的内涵还有很多,正等着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 徐琼秀,徐驰,周全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2017
[2]信息技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吴丽,柏晋萍.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