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结合《设计配色》教学有关要求,设计了《设计配色》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详细演示了设计配色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综合了解,分析了《设计配色》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教师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艺术类课程;设计配色
引言:由于色彩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是人们可感知的视觉要素,对艺术类学生而言,学习配色知识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提升艺术修养。而相较于其他艺术类课程而言,《设计配色》的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学科代表性,也更适合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课程分析
《设计配色》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的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分析和表达能力。课程包括色彩搭配原理,色彩搭配的选择标准,色彩搭配的调和和对比,色彩印象的运用,Photoshop色彩技法,Illustrator 基本操作等有12个专题共64 课时,将原理知识、软件技术与实际应用三者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设计效率和从业素质。
目前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实践训练时间较少,且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难有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2)课前预习没有深入思考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在完成实践练习是时遇到困难容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导致色彩搭配技能的内化质量不高;(3)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少主动性、互动性和创新性;(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偏少等。
二、《设计配色》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以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设计。
教师首先根据整体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成多个教学专题,每个专题再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并细化子项目的每一个任务。任务由简到繁,由主到次,各个专题任务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此环节需要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以任务作为中心,通过处理知识难点提高相关专业技能和艺术水平。
2.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开发。
课前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准备教学资源,包括微视频的录制、PPT制作、网络学习资源的链接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视频资源可由教师自行录制,也可选用优秀的网络资源。
3.基于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
教师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在学习通教学平台建立《设计配色》课程,将教学视频、PPT、网络资源链接以及自主学习任务书上传到“资料”中,以便学生下载并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同时,建立课程班级微信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终端在课程班级微信群里或者学习通课程“讨论”区提出问题与大家研究讨论,教师收集有代表性或共性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准备。4.搭建“探究+竞赛”的学习小组。
教师在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充分分析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日常表现和性别进行分组,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督促小组成员学习的进度、学习指导及小组任务的落实,并且需及时向任课教师反映。各组的综合能力和性别比例大致相当,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完成相同的任务,营造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小组之间积极主动地探讨交流。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教学实施要素进行分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项目,再把项目细分成多个小型的教学任务,并根据这些任务搜集或者录制微视频,制作PPT,编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等自主学习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提醒督促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课堂互动教学。
课上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内化知识点,它是翻转课堂教学得以成功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涉及知识讲解答疑、汇报讨论、完成作业和成果展示以及教师课堂小结五个方面。
3.课后延展学习。
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完成一件与设计配色相关的作品,并以此作为课程最终作品。为了约束学生完成最终作品的态度,保证作品完成的质量,教师需要给学生设定目标,如将学生的作品通过视频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推送;或者以参加学科竞赛的检验学习效果,拓展知识外延。
四、教学实践成效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往届同等类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现状,总结为期一学期的《设计配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取得了以下教学成效。
1、培养探究精神,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活动以教师讲解、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为主,教学活动形式单一,而翻转课堂明显不同的是学习活动丰富,个性化教学。课前,学生借助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确定疑难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上,小组协作学习,交流,讨论,分享、汇报、评价等环节,提升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分享意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提高专业技能,延展深度艺术思维
在《设计配色》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凭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艺术氛围,不仅能够主动构建其色彩搭配知识,还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对色彩的应用能力。
3、促进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转变教学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首先,为学生提供精炼而专业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自主学习,促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其次,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把控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另外,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简单色彩配色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延伸到更相关的艺术设计领域,这也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4、阐释高职教育内涵,锻炼职业核心能力
《设计配色》翻转课堂课内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配色知识的内化,是对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配色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提升了与人交流、团队协作等各种职业核心能力;课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把课外获得的任务和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活动完成,在自主活动中,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五、小结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较好地结合了《设计配色》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的环节出发,伴随着形式丰富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这一实质内涵得以充分全面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该设计中,可操作的具体任务由教学内容转化而成,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又成为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佳落脚点,学习任务项目作为驱动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是其主要的核心内容,促进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