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陈云璐
[导读] 在学习的道路上,一个好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
        摘 要:在学习的道路上,一个好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是幼儿获取知识的第一个正式场所,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幼儿集体活动的背景下,对教师在幼儿集体活动中的言语应用进行分析,找寻其中的问题并改进,以期提升教师的言语应用水平。
        引言:研究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与当中教师言语行为,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找到幼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以及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分析改善,使幼儿学习知识的起点是正规的,有着无限发展性的。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教师
        一、早期阅读环境
        幼儿的早期阅读时间大概在一岁半之后,一开始的模式就是家长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比如睡前的童话故事环节,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达到阅读要求。而幼儿园则是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做好了教习板块内容,有规划性的引导幼儿去学习一些基础简单的知识,让幼儿以生动的方式去了解阅读。幼儿园也是一个大集体,通过老师对故事的引领,让孩子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去理解感悟。幼儿的早期阅读环境是积极有规划的,奠定了幼儿今后的学习基础。
        二、对教师言语行为的分析
        (一)重要性
        言语行为的概念,如字面意思,也就是通过发表的言论去做出的行为。对于教师来说是需要其注重的,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造成影响。教师行为是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的,能否在日常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导起着决定作用。好的教师行为可以直接让人感受到认真负责、公平宽容,这是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基本。
        (二)存在的问题
        在早期阅读集体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现状为:在教师的言语行为中,组织行为所占的比例最重,其次是提问行为和反馈行为。教师的陈述行为较少。由于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师的组织行为中,较多的是对学习要求和纪律要求的强调。在教师的陈述行为中,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话缀和口误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吗等。部分教师的陈述语气比较平淡,不易激发学生的好课兴趣。教师的提问多采用一次性提问和集体提问的形式;在提问的内容方面,教师常常囿于活动内容的范围,而忽略了根据幼儿经验进行提问。过于重视组织,教师总是希望自己教导的幼儿是聪明伶俐的,可以很快理解,所以对于授课目标过于重视,在指导幼儿回答问题时,很少给幼儿思考的时间,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在教师的反馈行为中,对幼儿回答的评价过于简单,总结时也只是简单的重复幼儿的答案,没有上升到品德教育的高度。
        三、解决策略
        首先要了解掌握大班早期阅读集体的现状,摸清问题出在哪里,再去解决问题。

加强心理素质修养,培养积极进取的态度、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力,建立良好的教育素养。
(一)对于组织方面
        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多多沟通,多多互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找准记忆点,比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发现优美的句子,可以要求学生多读、背诵、找准句子结构试着仿写;发现经典的成语时加深理解,让学生试着用其造句,通过互动不断反复强化,通过慢慢积累达到教学目标。并且从自身方面寻找原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备课更加严谨;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多读名著、看有意义的电影,讲解教材时可以引用让学生听讲更专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与学生共同进步。
        (二)口语方面
        教师要提高普通话水平,考取相关证书,对于口语错误要及时改正;口音方面如果难度大,就要提前告知幼儿正确读音。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尝试进行教学反思,学会组织计划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个别指导和集体教学相结合。幼儿教师要不断培养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幼儿的言语习得兴趣,也为幼儿的言语习得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恰当的使用提问,集体提和单独提问相结合,注意形式的灵活性,适当增加单独提问的比例。积极使用反馈,关注幼儿的回答,具体指出幼儿回答的可取之处和不当之处。留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注意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形成讲文明语言,规范语言的习惯和观念。讲课方面,增添乐趣与想象力,比如在《龟兔赛跑》活动中,先通过讲述故事,根据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心理与特征,变换口气与声音,让幼儿进入状态。接着再让他们去模仿,演一个小小的情景剧,加深印象。
(三)其他方面
        要做到完整规化,制定简单的课堂约定,对不守纪律的学生进行提醒与引导,对于乖巧懂事的学生进行鼓励,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例如每节课后都会评出本节课的纪律星、智慧星,将惩罚与奖励明显划分,对幼儿的学习态度进行肯定,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并养成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早时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作为其中的领导人与负责人,应对幼儿的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对幼儿的自信心、学习动力及语言习惯产生重视,在幼儿的整体活动中要谨言慎行,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给幼儿规范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启发,并不断加深理解,从而对阅读语言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得多,没有抵触心理的学习状态会不断提升学习质量。让幼儿对于学习的印象是清晰美好的,从而对其今后的学习受教之路也会更加努力去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杨秀秀.教师非言语行为对学生课堂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9):52-57+17.
[2]郭洋.渗透教师审美情感因素的课堂言语行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小学教学研究,2017(22):43-46.
[3]强红蕾,胡卫平.“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研究[J].教育探索,2010(05):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