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成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   作者:陈俊蕾
[导读] 刍议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陈俊蕾
(启东市中医院;江苏启东226200)
摘要:目的:刍议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本院(2017年05月-2019年01月)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差异原则分组,设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设治疗组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指标用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各指标用时较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6%,对照组为26.6%,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实施护理措施,建议采纳优质护理,可缩短临床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优质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属于临床病情较严重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该病病死率逐年攀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之重症肺炎患者呼吸能力明显较一般患者弱,因此极易出现呼吸衰竭,而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改善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1]。但机械通气时间较长,虽可有效缓解呼吸衰竭症状,但极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在重症肺炎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辅以优质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60例本院(2017年05月-2019年01月)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30):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53.5-85岁,平均(69.25±13.56)岁。观察组(n=30):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53.5-84岁,平均(69.33±12.1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并完善各项检查;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我院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做好宣教、基础干预等措施。
观察组:临床优质护理干预:(1)心理:强化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特点后采取患者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恐惧、焦虑、紧张心理。(2)呼吸护理: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吸痰管,若患者胃排空情况较差,可以延迟吸痰。气囊放气前先清除干净口腔分泌物后再吸痰。吸痰前吸入氧气(高浓度),吸痰腹压维持在53.3kPa内,吸痰时间控制在15s。若患者痰液较黏稠,可在吸痰前先在气管内注射氯化钠(0.9%)稀释痰液。(3)体位:帮助患者取半卧位,减少食物反流、误吸等发生率,隔2h翻身一次。(4)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将吸入气体温度控制在34 ℃内,湿度95%左右。(5)感染: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开展各项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内的蒸馏水,及时清除冷凝水,定期消毒管路、接头,从源头上控制感染率。(6)营养:重症肺炎患者极易出现负氮平衡、低蛋白血症,因此叮嘱家属准备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食物,主要以鼻饲方式为主,200mL/次,隔2h行1次。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临床指标用时[2];
1.3.2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
计算软件:SPSS22.0版本,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以“”表示。定性数据:“”核实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区间: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阐明临床指标用时
观察组临床各指标用时较低,P<0.05。见表1。
 
2.2阐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肺部感染0例、意外脱管1例、相关性肺炎1例,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6%;对照组:肺部感染2例、意外脱管5例、相关性肺炎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6.6%,P<0.05(x2=4.3200)。
3、讨论
重症肺炎属于呼吸系统常见、高发性疾病,临床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受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该病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随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一定损伤,病情较严重者,甚至会累及机体其他器官。而机械通气是现阶段临床治疗重症肺炎的主要措施,通过呼吸机,可保持呼吸道顺畅的同时改善通气情况。但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凶险,并且在机械通气治疗途中极易出现肺部感染、脱管等不良事件,影响临床疗效的同时影响患者预后。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患者对接受机械通气时的护理工作要求也明显提高;临床以往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并且该模式措施较单一,无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单一护理模式的逐渐演变和优化,目前临床多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为患者实施干预。在实际干预过程中,充分结合患者机体特征实施针对性、规范性的优质护理,可在凸显人文精神的同时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此研究选取我院60例患者展开,分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结果示:观察组临床各指标用时较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6%,对照组为26.6%,P<0.05。可见,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效果显著。此研究与冯海丽[3]在《标准化早期活动减少SICU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故,对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备一定的借鉴、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饶巧莹,尹志勤,胡海红,等.常规护理联合早期活动对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应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33(9):1609-1611.
[2]庞璐,吴霞云,卢俊梅,等.ICU特殊护理联合氧驱动雾化吸入对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176-2178.
[3]冯海丽,廖春燕,陈世娟,等.标准化早期活动减少SICU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术后谵妄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9,8(6):15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