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衡水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目的 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肌肿瘤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扫描,对比不同b值下扩散系数和诊断差异。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12例27.90%,良性肿瘤31例72.09%;骨肌良恶性肿瘤于病灶周围存在出血、水肿、内部存在液化坏死等状况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时可有效分析和鉴别患者疾病状况,提升诊断效果。
关键词:MRI弥散加权成像;骨肌肿瘤;核磁成像
骨肌系统主要包括关节、骨以及关节支配骨骼肌。骨肌肿瘤为骨骼、横纹肌和其周围组织的肿瘤,有类型多、组织学复杂的特点。骨骼肿瘤定性诊断为现阶段疾病治疗和诊断的难点。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对骨肌系统内软组织有较高分辨率、诊断率,同时也可有效显示病灶位置和形态,继而进行疾病诊断。但常规性核磁共振检查时,对病灶性质、肿瘤性质判断准确度较差[1]。本次主要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基础上采用弥散加权成像,有效扩散组织水分子,继而帮助正常组织、良性组织、恶性组织诊断。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43例骨肌肿瘤患者,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2.16±2.18)岁。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同时患者接受检查之前并未接受任何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弥散加权成像分析。
1.2 方法
主要采用西门子MAGNETOM Spectra 3.0 T进行扫描,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且检查之前需保持空腹4~6h。首先患者取仰卧位,同时屏住呼吸,扫描时采用T2W1轴位,T1W1轴位,脂肪抑制序列(FS)T2W1轴位层厚控制在5.0~8.0mm,层间距为1.5mm,且矩阵为320×192。重复时间为4000.0ms,回波时间60.0ms。T1W1轴位:TR 600.0ms,TE 8.3ms。当患者获得清晰肿瘤图像之后再确定周围扫描范围。
患者扫描之后进行图像处理,主要次用ADC图像输入系统进行ADC测量,测量时需选取病灶中央大小相等2~4个感兴趣区域,同时尽可能避开血病灶、囊变病灶和钙化病灶,计算各个b值下ADC值,之后取平均值。动态增强图像进入工作站之后避开出血病灶以及囊变病灶、钙化病灶和骨化区,选择病灶内区域和病灶边缘区域2个,拟合时间-信号强度区域。其中信号强度区域主要包括4个类型:Ⅰ型主要为快升快降,早期多为陡直上升线,且多平行于动脉增强曲线,当达到高峰之后则会快速降低。Ⅱ型则为快升平坦型,早期和动脉增强曲线内第一相平行,之后呈稳定上升状况。Ⅲ型则为慢升型,早期并不和动脉增强曲线平行,多数并非为陡上升直线,缓慢上升之后强化扫描并无高峰。Ⅳ型则为平坦型,曲线较为平坦或有轻微上升,最后至可接近正常肌肉曲线。所有图像均由资历丰富的医生采用双盲法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数据,以X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确诊结果
43例患者中均通过穿刺活检以及手术切除进行病理诊断,其中恶性肿瘤患者12例27.90%,良性肿瘤31例72.09%。
2.2 分析良、恶性肿瘤患者MRI影像学分析
骨肌良恶性肿瘤于病灶周围存在出血、水肿、内部存在液化坏死等状况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也被称之为骨肌肿瘤,有组织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对其进行良性或恶性病变监测为现阶段影像学诊断难点。常规性核磁共振呈现时仅可反应骨肌肿瘤形态特征,但主管性特征较大且结果有较大差异因此需深入分析。弥散加权成像为无创性检查,主要通过研究活体组织水分子弥散运动进行呈现分析[2-3]。在本次研究中认为,骨肌良性、恶性肿瘤于病灶周围是否存在水肿或内部是否有液化坏死为疾病诊断的重要特征。其中主要和进行检测时恶性肿瘤实质部分细胞组织更为活跃,体细胞排列更为紧密、异常增殖时使得细胞外间隙更小,继而使得水分子扩散运动受到显著阻碍,当DC值降低时,细胞膜和细胞内间隔则会使得细胞内外水分子扩散运动受到显著限制,持续降低ADC值[4-5]。因此也可认为当恶性肿瘤越严重时,水分子扩散运动限制越严重,ADC值缩小也更为显著。
常规性测量时主要利用生物自身扩散系统受呼吸、肢体移动以及脉搏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较难进行测量,需采用ADC值代替真实状况扩散系统予以分析[6]。本次分析认为DW1图像权重会随b值提升而增强,继而有效提升检测灵敏度,降低肿瘤血流灌注影响,但当b值过高时则会因指数模型偏离,降低信噪比,提升灵敏度。
综上所述,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中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有效帮助医生进行恶性、良性鉴定,同时有较高准确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卫红,葛英辉.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19):110-113.
[2]饶友鹏,钟桂秀,黄蓉.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24):42-44.
[3]楼春秀. 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2):102-103.
[4]史爽, 姜涛, 雷杰,等.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对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2):81-82.
[5]沈鸿鹄, 王琳, 周晶,等. 多b值MRI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肺部良恶性肿瘤的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 31(3):270-273.
[6]石爱军, 高万春, 冉永旺,等. DCE-MRI与DWI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肌骨系统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与准确度[J]. 西部医学, 2017, 29(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