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90219791128XXXX
摘要:当前,我国建筑项目正在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在所有建筑项目中,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较特殊的一种。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必须对该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研究和创新,旨在保证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我国该技术的应用虽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本文就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内容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
混凝土虽然整体结构性能好,能够满足各种要求,但工期较长,实际施工中会对施工当地环境产生污染,易出现资源不合理利用现象,且对质量控制具有较高要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因素、人工成本高等。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的运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建筑工程面对的业主较多,加之人们对建筑质量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注重建筑施工质量,并提出多种要求。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节省资源,降低污染,还能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利用先进施工理念以及合理技术措施,对混凝土装配式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该技术的应用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1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1.1大板结构体系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是采用大板建筑体系,大板结构体系多用于多层和低层建筑。预制构件主要包括楼梯、预制圆孔板、槽形板等。
1.2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它可以分为四种:(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2)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3)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4)单面叠合剪力墙结构。
1.3框架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是指部分或全部的柱、框架梁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中部分或全部梁、柱在预制构件厂制作好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安装,再进行节点区及其他结构部位后浇混凝土的浇筑形成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1.4盒子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体系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形式,预制化程度能达到90%多。这种体系是将房间的楼板和在工厂中进行连接,先预制成箱型整体,甚至包括厨房、卫浴、门窗、电器、家具等其内部设备的装修工作都已经在箱体内完成,之后运至现场,再直接进行整体组装。
1.5预制外挂墙板体系
安装在主体结构上,起围护、装饰作用的非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板成为预制外挂墙板,简称外挂墙板。预制外挂混凝土墙板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或钢结构的框架结构中。一般情况下预制外挂墙板作为非结构承重构件可起围护、装饰、外保温的作用。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优势
根据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而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使用优势:(1)施工效率快: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原材料主要为预制构件,而其采用的立柱、墙体与空调板等结构材料,是在施工前根据施工要求,提前在工厂进行预制加工的。在这些预制构件加工完毕后,施工人员只需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组装和连接即可,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施工技术,施工效率与施工水平都比较高。(2)降低工程施工成本: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是在施工前,提前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构件预制加工,然后在制作完成后,运输到规定的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在进行构件组装时,只需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即可快速完成装配式的构件组装。相对于传统人工施工方式,装配式混凝土构建组装采用的多为机械操作,减少了较多施工人员参与,因而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工程的人力成本。
3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措施
3.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之前需要做的准备,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在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编制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包括构件的运输和储存、构件的吊装操作、构件的安装和连接等。正式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部件进行试装,并根据试装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措施进行构件吊装的详细设计。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向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披露质量安全技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进度、部件类型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起重机械设备,所有起重机械设备应具有专用设备制造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3.2做好构建的运输与堆放
如果没有指定的设计,组件的混凝土强度不得少于75%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预制构件运输堆叠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堆叠现场要求、运输路线计划、运输固定要求、堆叠支撑垫要求、成品保护措施。对于超高、超宽、不对称刚度等大型构件,应采取特殊的质量安全措施,保证其运输和堆放。堆垛位置应平整、牢固、排水良好。预制组件另行存储根据品种、规格、使用配件,起重序列,预制组件的应力状态和检验状态。垫块应设置在底部和层之间。垫块要平整,上下对齐,基础应该牢固,制造的部件不应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3.3吊装技术要点
对于一些大型的建筑构件而言,如预制飘窗、预制叠合阳台板、预制楼梯板等,在具体运送安装过程中,需借助吊装技术,通常情况下,吊装技术水平对建筑构件安装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吊装偏差过大,将在某种程度上对建筑结构制程能力形成极大的削减,最终引发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在进行吊装作业时,施工技术人员需对吊装速度进行合理的掌控,提前进行临时支架的搭建,吊装过程尽可能保持平稳,吊装具体作业层3cm处应进行停顿调整,确保建筑构件吊装位置的精确性,避免影响后续基础设备施工作业。在飘窗吊装过程中,同样需在距离作业层3cm处进行调整,以标注位置线对飘窗进行缓慢移动,在飘窗螺栓与穿墙孔洞位置齐平时,以水平形式将U形飘窗放置制订位置,以溜绳对飘窗进行牵引,再对其进行穿墙稳固处理。
3.4PC板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中采用PC板材料主要是为达到采光、隔热、抗老化、耐火、隔声等目的,从功能结构来看较为繁多,且与工程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因此,需加快实现对PC板安装技术的有效提升。在PC板实际安装过程中,最佳安装时间为混凝土完全凝固时,通过固定架对PC板位置进行系统校准,完成安装任务后则以混凝土浇筑手段将其与结构相融合,但值得注意的是需确保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超出实际设计范围。
3.5灌浆操作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全面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把控灌浆操作技术,首先,应以科学化方式对灌浆液进行有效配置,要完成这一配置过程与实际工程设计标准相结合;其次,在施工前,需对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反复确认;此外,在完成灌浆液配置任务后,需及时安装预制构件,确认安装达到标准则可以开始进行灌浆操作,灌浆完成后应注意预制构件的密封工作,以免构件发生位移。
4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极大提升工程质量,还可促进项目建造过程中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项目施工质量,提高项目施工安全,必须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忠明.优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技术保障探究——以S公司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121,134.
[2]华庆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0-31.
[3]马永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1):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