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中国的信息技术日益进步,计算机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计算机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领域都融入了计算机技术。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国家发展必须的领域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信息技术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并且,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还为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教育资源。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效率,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将信息化融入到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当中不仅仅是将两者加在一起,而是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将二者结合,这样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整合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小学生的必要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迎合课改要求进行调节优化,并且要在调整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的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多方面的考虑进行调整,利用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教育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1.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涵义
探究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就要从当今的教育事业发展趋势入手,研究透彻现今的发展趋势再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究。
1.1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当中是如今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课改新要求的颁布,教师不仅仅需要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改变,还要改进课堂教学当中使用的教育工具,进行全方面的改善,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将小学的各学科融入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对老师和学生压力的缓解,还缓解了家长对孩子教学的压力。从老师的方面出发,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料,方便了教师备课,以及上课的需求。从学生的方面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等新颖教材相比于传统的书本在声音和图画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信息技术能够比书本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从家长的方面出发,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家长辅导学生的辅导,能够给家长提供很多的帮助。这可以让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当中可以有多方面的好处。并且,新课改中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水平。所以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当中不仅仅是对于教育形式的符合还是加速教育事业发展的催化剂。
1.2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小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道德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上的习惯,综合素质比较低下,所以这个年龄就需要学习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来规范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标准,为学生提供行为标准。但是学生对于书本上的语言文字理解还没有达到完全透彻的程度,而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教育缺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同学们展示一下课程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让学生学习,这种方式更能被学生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载体,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中可以为这门课程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多的动力。
1.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展现在学科教学当中。信息技术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而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到信息技术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传统教育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过去枯燥无味的书本变成更多种新奇有趣的形式,这不仅仅是对课堂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提高,还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当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双赢的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好地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
2.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当中不仅仅是二者的简单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当中更有优势的一些技术加入到小学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当中,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等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当中相比于传统的书本教学,更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加快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让学生将从前书本上比较难以学习透彻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技术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当中不仅仅是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发展的促进还是对信息技术自身的一个提高。现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还不算完善,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究摸索,未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腾飞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建平.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013(006):30-31.
[2]林容妹.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整合[J]. 教师, 2018, 000(004):87-88.
[3]康雅玉. 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的整合[J]. 魅力中国, 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