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对于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使用生活化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开展生活化教学法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发展尚不健全,他们处于贪玩、好动的年级,而这个阶段的儿童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会自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他们没有成熟的思维能力,对道德水平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同时缺乏对道德的理解。道德和法治本身就属于道德教育学科,非常贴近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道德和法治的讲授,合理的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经历,进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道德和法治。可以说小学的道德和法治教学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来设定的,并且符合学生的理想化发展要求,通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学生可以在道德和法治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能力。
1生活化教学法开展的现实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密切的课程。在日常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的问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使用生活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推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过时、陈旧等问题,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对学生展开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制观念的提升。
2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结合生活实际搭建教学情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案例“不实际、没具体内容”等情况,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出现,可以在授课前先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其次,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案例提前进行筛选和调查,确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别伤着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要调查学生在学校、在家、在上下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找出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或者利用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讲述亲身经历等等。如一年级的小丽在周末放假的家中好奇妈妈的化妆品,就开始自己涂抹在脸上,随后脸上开始瘙痒红肿、出现红点,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后得知是皮肤过敏,小丽告诉医生说平时看见妈妈每天都用,爱美的她对那些瓶瓶罐罐很好奇于是就涂抹到自己脸上了。这个例子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且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这样一来课本知识得到了最大化的讲解,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而调动。
2.2师生关系生活化
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常存在这样的现象:某学生各科成绩都较一般,唯独某科成绩很优秀,究其原因是某学生和这科的任课教师关系较好,为了不让任课教师失望,于是就动力十足地学习这门课程,成绩自然相对优秀;反之,如果某学生与任课教师关系不好,成绩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转变理念,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不要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要将学生当作朋友,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少些“灌输式”的教育,学生犯错时要耐心地说教,包容学生的错误,以鼓励、赏识为主,少些责备和指责。实践证明,师生关系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的师生关系适用于各科,道德与法治学科就更需要了。
2.3以现代信息辅助,构建道德思维
小学生的身心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他们对于一切新事物都会异常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的教学思想倘若过于滞后和保守的话,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和厌恶心理,无法构建正确和健康的思维,不利于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富有积极性和挑战性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同时帮助他们构建正确和健康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尊重的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向学生展示卓别林倾听朋友并帮助朋友实现愿望的视频。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卓别林的朋友会极力地称赞他,从而找出卓别林懂得尊敬他人的这个答案。最后,教师可以用部分学生给他人取外号或者嘲笑别人的行为为例,让学生对比和反思自身的行为,促使其有意识地改正自身不尊重他人的错误行为。这样的教学,教师既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灵活性和趣味性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观察到生活之中的道德与法治现象,促使其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
2.4建立生活化的学生评价机制
传统学科评估的唯一标准是考试成绩。以这种形式训练的学生只会记住教科书中的知识,但不能灵活地使用它们。显然,他们不能满足道德要求,评估要求符合法治。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更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建立生活评价机制。在课堂上,我们不再要求学生背诵书本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并发展良好的人格。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与日常表现相结合,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语言,交流和其他表现。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在思想和素质,使德育更加有效。
2.5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帮助家长做家务,能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对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也有很大帮助。当学生能够通过劳动深切体会到家长的辛苦时,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能得到极大提高。教师要加强和家长联系,有助于将学生家庭表现,将学生在校表现互相反馈,形成教育合力规范学生的言行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和自身教育特点不同灵活运用,效果才能凸显。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艰巨性事业,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并非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要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要大力实施道德建设,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教育因素促使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结语
生活化教学法对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45-46.
[2]廖丽敏.浅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9(8):27-28.
[3]于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31):58-59.
[4]赵雪莲.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5):121.
[5]?赵彩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