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渗透,倾听学生心中音乐回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微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3期   作者:杨紫晴
[导读]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也成为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借助先进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渗透,采用多样化手段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以便让学生有欣赏音乐的能力,让音乐不断回响在学生的心中,促使学生发现音乐之美,品析音律,掌握节奏,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促使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养。本文基于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美育,小学音乐教师需要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加强欣赏教学的调整与管理,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断触碰音乐之美,感悟音乐魅力,让学生真正从心底喜欢上音乐,爱上音乐,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呢?
        一、激趣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卢梭也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就必须逐步建立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而兴趣就是学生通往音乐殿堂最好的指引。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以开启学生音乐世界的大门,让学生能够主动走进音乐,探究音乐,欣赏、品析音乐,理解音乐作品内涵,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音乐课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教师重视音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便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品鉴音乐,欣赏音乐,助力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技巧和知识,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发展道路上可以更行更远更长。
        拿《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首歌曲来讲,该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曲调欢快流畅,歌词以质朴的语言,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芳香,也让人感受到了山里的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为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并以火热的激情赞美家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为歌词画图的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帮助学生理解、熟悉歌曲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这为这首民歌,体会山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帮助学生逐步体验民歌的音乐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重视习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常态”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够培养好的,需要教师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进行灵活教学,以便让学生能够真正沉静下来,用心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让学生融入音乐的世界,从而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让学生今后自动将音乐欣赏行为列为“常态”,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欣赏音乐的水平和能力。倾听是一种习惯,也是小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倾听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吸引学生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

中低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其欣赏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教师开展欣赏教学之时,切勿简单粗暴地直接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听音乐的活动,这样既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够让学生欣赏音乐,体会音乐中的内涵,那么,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便遥遥无期。
        比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为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欣赏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演唱歌曲之时,能够用心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之中,如“中国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在什么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国歌》?”等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强烈地兴趣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当中。除此之外,笔者还将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以及国歌背后的故事一一讲给学生听,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被集中起来,让学生在了解与《国歌》相关的知识的同时,令他们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有助于笔者培养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实现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接下来的倾听过程中,学生将带着不一样的情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浓浓的爱国之情,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引导想象,欣赏音乐意境美
        音乐欣赏的高境界就是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在学生聆听一首歌曲之时,除了能够理解它的歌词之外,还能够在其旋律中找到心灵的归属,与音乐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其中的意境之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现实世界中探寻到音乐世界的痕迹,从而能够跟随着自己的心和音乐的旋律,逐步走入“爱丽丝梦游的仙境”,灵魂逐步触碰音乐的每个旋律,迸溅出情感的火花,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比如,在教学“山谷静悄悄”之时,笔者利用言语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其在音乐与语言的引领下,去发现、感悟大自然的奥秘,体验音乐与自然融合的美。如,笔者引导学生“你们到过大山谷吗?雨后的大山谷又是怎样的额景象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在音乐的世界中翱翔!现在,我们来到大山的脚下,深吸一口气,恩~好香!原来是一片片盛开的野花!听~那是什么声音?小溪‘叮咚叮咚’流个不停.......”学生的思维随着笔者的语言而运转,想象大山中美丽又充满魅力的景色,让学生完全被这种美所震撼、吸引、折服,学生融入到音乐世界之中,其灵魂受到音乐的洗涤、净化,从而沉静、安宁,从音乐中找到灵魂的归属,产生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以逐步令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之美,并在今后的演唱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提升,而学生的欣赏能力也自然而然的更上一层楼。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需重视多元化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世界中更好地欣赏音乐之美,品析音乐作品,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从而逐步受到音乐的熏陶,让学生在繁杂的世界中能够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安宁之所,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畅游,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 诗歌表现手法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和借鉴[J]. 邓若曦.  北方音乐. 2019(04)
        [2] 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落地转化[J]. 王晓婧.  艺术教育. 2018(17)
        [3]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探索[J]. 张小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