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思路探讨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柏光奎
[导读] 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学生为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是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惑的有效措施。
        摘要:对于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来讲,学习语文不再是单一化的掌握“生字词”这么简单,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将来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业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的提升乡村语文教学质量成了教师团队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而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学生为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是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思路

        提起语文教学,习惯性的想到‘读写背’,本该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语文被授之枯燥无味的名号,学生日益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只是处于机械性接收知识状态,传统局限的教学方式也控制了学生发创新的思维以及学习的兴趣。乡村小学教学相比城市基础较为薄弱,学生接收信息方式相对单一化,常态的去检视乡村教学,乡村教师常常在困惑中。因此,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寻找有趣的教学方式,创新有效的教学策略,大力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文化素养。
一、乡村语文教学的问题及教学现状      
(一)乡村教师教学理念守旧,教学刻板化
        因乡村地理因素的原因决定,乡村大多数老师的教学理念守旧化,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引入。乡村基础设施差,乡村教师缺少对新知识的学习,接收信息缓慢,因此教学方式单调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乡村教师普遍年龄大,老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于新时代的学生,新课标一变再变,教学理念却毫无改变,教学刻板化。大多数乡村教师教学方式都是“一粉笔一黑板”,课堂气氛压抑、无趣,老一辈的传统灌输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师认为教学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就够了,课堂知识无扩展性,教师自身缺乏对知识的进修和学习,长此已久,学生对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业水平下降[1]。
(二)乡村学生学习被动化,学习态度消极化
        学习态度是一个长期的学习习惯中发现体会而来,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改变,态度对做好一件事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态度决定一切。实施教学授课方式的不正确会让教学本身失去魅力点,学生态度发生改变,影响学生学业水平。学习态度可反映出一个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积极或消极。所以学生学习态度对语文教学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乡村教学师生课堂互动过少,教学模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缺乏思考。大多数乡村教师不注重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导致沟通缺乏,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教师无法正真去了解学生内心和家庭的状况,对教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再者乡村教师不注意鼓励式教学,在课堂中无法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不时还会批评学生,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学习态度消极。
(三)乡村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课外文化匮乏
     目前,乡村相对于城市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学生摄取课外文化知识困难。乡村语文教学主要以板书为主,多媒体技术欠缺,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理念,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单一,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多数乡村语文教师只注重课本本身学习,课外知识扩展少[2]。

乡村学生阅读能力不足,乡村大多数老师家长不重视学生课外读物的购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只是简单的从书本学习,导致学生写作无素材,没有可选择性,文章下笔无神。
三、改善乡村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课堂教学良好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学习资源整合意识,积极去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根据乡村现有的资源条件,创办特色化的教学课堂,例如,乡村多见的是田间农作、乡村小路、花果飘香等,但大多数学生从不了解其农作物生长特点,乡村风景的美丽所在,教师可以利用其资源,带学生去课堂外感受,直观的去接触,并布置任务让学生记录和写作,然后在课堂中分享讲述记录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更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创新教学模式,扩展学生课外知识
        随新课改的深入,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树立正确教学观,教学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成“学习者为中心”,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古语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努力开拓创新,打破老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学习课文原文《奇怪的大石头》,课文主要讲述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儿时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好奇,并通过自己的研究最终弄懂巨石由来的故事。在本文学习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目标,也可从地理方面扩展学生课外知识,拿来地球仪或者使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直观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求知欲。也可阅读相类似文章丰富学生阅读教材以外知识,提高语文课程教学利用率。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要实现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的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重建者和开发者,教师在教学方面应不断反思,自我监控[3]。所以说乡村教师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到提升乡村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素养。我建议每周学校统一举行教师交流学习会,在会上可以通过各位教师发言交流教学经验,也可通过多媒体学习先进授课模式和方法,也应从自身个体出发批判学习,不断地对各种教育理念、资料、教学方式进行价值评判,为自己的教学改进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对知识的补充,提高职业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乡村语文教学来讲,有很多的教学方式方法值得乡村教师去创新学习,乡村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地位,因此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改善,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储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我,积极寻找解决对策,有效的提高乡村语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范芳.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22.
[2]黎开友.思维导图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66.
[3]王绪梅.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