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098119911120XXXX;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们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更高要求,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发挥保护建筑安全性能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深入研究,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高低直接决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但由于浇筑技术过程比较复杂,最终造成各种技术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会涉及各种类型的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与桩基压实、钢筋焊接以及滑模施工等工艺共同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优势在于其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强硬度,进而延长建筑物使用期限,给居住人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繁复,需要操作人员细心耐心操作,才能将其优势与效用更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施工效率,这是本文探究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必要性所在。
1.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内容
组合形成混凝土的原材料有砂石、外加剂、水泥和水。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水泥的起到胶凝作用,将其他材料进行混合凝聚,使原本分散的建筑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并在建设施工中发挥最大功效。对混凝土材料的具体应用就是混凝土浇筑技术,浇筑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将混凝土材料放入相关模具内,固定成型,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晾晒,促使混凝土发生凝固,以满足建设施工要求[1]。混凝土规格大小不一,所以在浇筑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混凝土开裂、损坏等现象,对此,需要建筑人员对那些已经定型的混凝土表面喷洒水,让水分渗透到混凝土材料内部,目的是激发内部材料凝聚功能,以实现混凝土稳固性的提升。传统砖石施工技术在当前已经被混凝土浇筑技术完全取代,因为混凝土浇筑技术操作简单、用时短,且最终成型的混凝土坚固性更高,所以混凝土浇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现状
混凝土是一种混合型材料,原材料的拌合状态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与韧度,所以,在建筑施工中人们更加重视混凝土的材料比例与搅拌质量,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提升。作为建筑施工中主要施工技术之一,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外界环境因素和内部材料质量等影响因素,导致浇筑过程无法顺利进行,状况百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值较大,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开裂现象并延伸至混凝土外表面,最终形成表面裂缝。加之混凝土需承受大量的外部压力,进而导致内部结构发生断裂[2]。热胀冷缩也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实际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热量大量散发,导致其内部温度骤降,浇筑接触位置产生拉应力,混凝土本身缺乏抗拉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贯穿性裂缝。这种裂缝会对整体建筑质量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进而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浇筑研究与改进工作中,要从常见浇筑问题入手,通过技术层面的优化与改变避免相似问题的发生。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检查与材料准备
混凝土材料质量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人员在建设施工开展之前务必要全面检测建筑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做好准确工作,严格根据国家建筑材料标准进行材料核验。这里以砂石和水泥材料为例,核验内容应包含它们的具体类别、等级、合格情况、性能以及生产日期等方面。由于建设施工需要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繁多,检验人员可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随机选择建筑原材料,以此保障此材料检验工作有效开展,确保材料安全性,符合建筑施工具体要求。另外,施工人员对建筑材料规格和品种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核对工作,确定材料数量、类别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以此保证建筑施工质量[3]。
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落实检查与准备工作,因为不同的设计图纸对于混凝土浇筑的要求也不相同,像规格大的混凝土结构就会比规格小的混凝土结构更容易出现开裂现象,但规格小的又很难建筑整体强度要求。所以,工作人员要严格核验混凝土规格,为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打好基础。
3.2现场浇筑管理
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开展,施工人员可采取分层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分层浇筑技术指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浇筑,第一层浇筑工作完成之后,需等到第一层混凝土凝固之后方可开展第二层浇筑。全面分层技术在混凝土浇筑中的优势表现在浇筑形成的混凝土强度明显增强,符合各类建筑标准,如大体积、大面积建筑,另外,全面分层浇筑技术还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保障整体建筑施工质量。但这种浇筑技术对于平面的要求比较高,对此,施工人员要重点关注浇筑平面的大小程度,从短边向长边推进浇筑[4]。要想保证整体浇筑结构的良好性,需要确定结构平面面积,然后计算得出每小时的浇筑。现场建筑施工中,如果浇筑的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技术人员还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与抗损伤能力,然后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缓凝剂或减水剂,目的是减少混凝土中的含水量、降低水泥含量,进而提高混凝土的韧性。
3.3养护作业
浇筑过程中,就可进行养护工作。浇筑前期,施工人员要实时关注混凝土浇筑状态,避免水土分离、混凝土冷却现象的发生。养护时间由混凝土状态决定,以此保证混凝土浇筑强度符合具体施工要求[5]。浇筑完成,养护人员则要对那些成型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定时检测混凝土湿度,并实时关注当地气候状况,天气变化气温过高、过低等自然因素都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养护人员要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冬季做好保温工作,日常使用麻片等方法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
4.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注意要点
浇筑环节采用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混凝土,以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更加均匀。振捣过程中,要让混凝土分布均匀,避免蜂窝现象发生。浇筑与捣实同时进行,有利于混凝土成型。这里要注意的是,浇筑中混凝土的供需数量一定要协调一致,供给稳定才能确保混凝土浇筑操作高效进行[6]。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工作人员则要进行刮平处理,利用水泥浆补平原本混凝土浇筑表面不平处或缝隙处,保证混凝土在建筑主体上具有平整性。
5.结语
总之,混凝土浇筑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提高对其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与质量非常重要。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对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应用、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业操作人员时刻关注混凝土浇筑状态。从实际出发,并与建筑结构特征、浇筑部分功能属性相结合,进行质量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员工安全操作意识,进而提升混凝土浇筑施工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哈生.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1323.
[2]白立鹤.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1797.
[3]孙小燕.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1211.
[4]翁振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砖瓦世界,2019,(18):106,108.
[5]金高俊.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J].消费导刊,2019,(22):20.
[6]丁太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