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提升,在整个大经济环境的背景之下,建筑行业也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红利。另外,整体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使得在建筑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革新与发展也就不断增强,使得建筑行业的标准和结构质量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的检测和监督的主要工作队伍以政府机关的工作为主,目前检测的质量要求和标准都在不断提升,文章就在此方面进行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部分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方法的相关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措施
1基本特点
(1)合法性。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全过程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也受到法律的保护。
(2)公平性。受到相关利益者的委托执行相关的检测的工作,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环节的严格控制工作,具有着公正性的特点。
(3)真实性。检测部门的最终报告,是在真实的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工作的真实性负责。
(4)准确性。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工作,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可以得到保证。
2目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的主要问题
2.1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不够健全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旧方法、旧标准依然在很多部门和地区使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年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也就使得检测工作准确性得不到应有的保证。目前,工程检测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也出现了连续性不足和设备技术方面更新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
2.2质量检测工作要点认识不足
(1)目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出现了检测工作重点不明确的问题。由于检测现场处于混乱的状态,也会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处于混乱化的状态,进而影响到检测的效率。
(2)工作中责任范围的主体不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划分不够明确,也就导致了其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不高,一旦出现因为检测效果不佳而造成的事故和隐患,将无法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也就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2.3现场检测创新不足
我国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相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起步较晚,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和理念方面的缺失,尤其是在当下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对于质量和技术设备水平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试验检测分析的准确性。然而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工作却存在着资金方面的诸多问题,导致在设备的更新使用上存在着困难,进而使得整体工作的创新能力不足。监测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检验检测的实际要求进行误差的缩小工作,但是目前的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限制使得其发展缓慢。
2.4质量监管纠错能力较差
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也涉及多个部门和工种的工作,施工技术方面复杂程度相对较高,也就使得主体工程的影响因素复杂化,出现了不同时间段的检测工作的重点不同的现象。质量检测监督部门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相应的检测的工作,而不是只进行最终检查和惩处工作。然而,目前相关部门进行问题纠错和持续性检测的能力较差,导致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监管达不到理想效果。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对策
3.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及技术标准
目前我国的质量检测法律依然存在着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因此法律的进一步细化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根据我国的建设流程和生产体系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此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监管工作的标准进行执行,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技术的落实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完善和建立起建筑工程的责任体制,并通过追溯制度的确立使得安全问题的处理有据可依。尤其是在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中,使得质量检测工作资源浪费进一步减少,也使得各个部分的工作更加合理化。
3.2明确质量检测工作要点
需要通过对于建筑结构主体设计的施工方案和相应的检测规定进行处理,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方案和检测要点,使得工作次序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清晰的规划,确定好责任的范围。整个检测工作中,都需要工作人员在检测方案的基础上把握好检测的方向和工作的要点,使得梁板钢筋保护层、梁柱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工作作为重点的工作和内容进行,使得主体结构检测的重点突出化。另外,在检测过程中,无论那一方面出现了施工方面的问题,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工程的主体布局也逐渐复杂化,需要在工作中重点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布局工作,使得质量检测工作在科学化、在主次清晰的基础下进行,保证检测方案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3.3采用先进设备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1)建立高标准的检测实验室。需要加强资金方面的引入工作,使得检验工作面逐步扩大,多型号、多功能的新型设备的使用,也就使得标准化的作业体系得以建立,提升检测工作的准确性。(2)定期开展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的工作。设备的使用具备一定的损耗,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中配备专业的检修、维护工作人员使得设备的工作条件不断优化。(3)引进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智能化分析装置,进一步提升工作精度。另外,检测工作人员采取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构件的抽查的工作,检验工作中需要确定好抽样的数量,以同类构件中施工质量相差较大的负载构件为基本的原则,样本需要具有代表性,进行随机抽检的工作。例如,在混凝土试块的检测中,需要检测强度、密实度、抗渗性、抗压性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对于材料进行检验的工作。可以采取动态监测和静态检测方法进行主体结构抗压强度的测试。动态检测法:在起振器脉冲、共振的作用下。对构件的振型、频率等进行测量;静态检测法:通过超声脉冲法、回弹法、雷达法等对构件质量进行测量。
3.4主体结构混凝土检测分析
混凝土材料是建筑结构主体进行检测的主要内容,需要从混凝土材料质量、施工技术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工作,利用超声回弹综合法进行检测的工作,超声传播的速度作为主要的参数进行测定的工作,从而检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5竣工阶段的质量检测
在建筑工程竣工阶段,主体结构检测主要是对建筑细节进行质量检测。现阶段,我国大型建筑的主体结构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施工材料,选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的主要问题便是墙体裂缝、内部空洞等问题。裂缝与空洞问题都会缩减混凝土使用寿命,降低整体强度。因此在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采用观察法,针对混凝土墙体进行全面检测,以在明确不存在明显裂缝后,利用设备开展二次检测。譬如,检测人员可以利用声波设备,根据声波在介质中的回波差异与传播速度,明确混凝土墙体的质量状况。假如发现空洞与裂缝等问题,应及时要求施工企业进行处理,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中占有者十分重要的地位,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和标准的更新与发展,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争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18.
[2]李鸿渊.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常用方法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87-188.
[3]秦军,阳巧玲.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研究[J].居舍,2018(25):19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