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高海强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   作者:高海强
[导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建筑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建筑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就是装配式建筑机电设计。因此,建筑的电气设计关乎着装配式建筑的使用质量。本文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物的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研讨预制建筑物的电气设计工作的重点,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内容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原材料来自正规、合格的生产厂家,所以原材料在实际生产中都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要求而统一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施工原材料具备良好而严格的质量保证。装配式建筑基于现代先进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的实际应用,会比传统形式的施工方式更能够减少对空气产生的污染,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也更少,减少了建筑施工对作业人员、周围居民所产生的影响,符合现代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要求[1]。
        目前主要的装配混泥土结构建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我国混凝土预制建筑相关技术,当前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是因为我国参与这一建筑的探索、研究时间还比较短,各地在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相关标准的把握不够准确,理解不够深入。并且,电气系统设计相关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要求相关工作者要针对混凝土预制件当中的电气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探究与设计。相关工作者要积极引进国外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经验,针对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具体情况实施调整,及时完善我国混凝土与构建装配式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工作,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2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探索期阶段:发展预制构件和大板预制装配建筑,初试住宅产业化发展之路。第一次发展期阶段:推广了一系列新工艺,对建筑工业化发展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停滞期阶段:工业化发展停滞不前,预制构件及建筑部品几乎消亡;再次崛起期阶段。住宅产业化重新崛起,不同工业化体系探索发展,同时多地出台政策,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全面发展[2]。
3现代混凝土预制件装配式建筑中实施电气系统设计工作的要点
        3.1混凝土预制建筑中实施电气系统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电气系统设计的相关工作者,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之前就要对装配置建筑有整体上的认知与了解,了解其整体框架结构、加工工艺技术、施工特征等方面,并且要对各个施工项目当中所使用的装配式预制构件体系、混凝土实际作业组成的分布状况等进行清晰明确,基于混凝土预制建筑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电气系统设计方案。电气管线的实际安装需要设计工作者进行细致考量,通常来讲,其是要安装在吊顶或者装饰性墙体当中的,也就是说质量比较轻的墙体当中,或者是内外墙的连接位置上,以及混凝土预制件当中的保温层等位置。并且在实际施工中要重视合理而有效的规划,尽量保持整个建筑物本身的风格,满足居民对混凝土预制建筑的个性化、舒适性等要求。实际上,在对电气系统线管进行铺设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所有电气管线都在预制构件当中,降低电气管线实际铺设施工中的复杂性,提升电气系统设计工作的效率,并且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3]。
        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应做到设备布置、设备安装、管线敷设和连接的标准化、模数化和系统化。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敷设管道做精确定位,且必须与预制构件相协同。在深化设计阶段,应配合预制构件深化设计人员编制预制构件加工图纸,准确定位和反应构件中的设备,满足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及机械化安装的需要。对于集成厨房和卫生间,应根据各设备的要求,确定管道、电源、电话、网络、通风、防排烟等需求,并结合机电设备的位置及高度,做好机电管线和接口的预留。应避免管线冲突,减少平面交叉。


        3.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概述
        一般来讲,混凝土预制建筑中的梁、墙、柱等都属于预制好的构件式结构,而且在各个楼层之间还要使用上层固定、下层可移动的方式,楼板的预制可以有两种形式:预制构件形式或者是现浇式的。这两种形式的楼板,都是为了尽量为混凝土预制建筑的实际施工提供便利,可是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存在,这两方当时也存在不同的利弊,要求作业人员给予施工作业的实际环境要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甄选[4]。
        3.3配电管线的预制
        电气系统属于混凝土预制建筑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电气系统设计工作和混凝土预制建筑当中的配电管线预制安装、孔洞定位预留息息相关。一般来讲,配电管线的预制安装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影响。比如在我国的有些地区当中,时常发生强度不同的地震,在对配电管线进行实际安装的时候,通常都会由于地震频繁发生的原因而进行对应有效的调整改进,也就产生了上配管安装的方式,简单来讲,就是把配电管线安装在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外墙上,就都判定为其是上配管线,而且上配管线在实际安装中,接头及穿过内外墙间通过软管来实现连接。可是在设计工作者的前期工作当中,一定要对混净土预制构件建筑物的整体构造进行认真、细致的探析,这样才能够确保电气系统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5]。
        3.4照明方面
        混凝土预制构件建筑物中的电气系统设计工作,要重视电气系统设计工作中的照明设计方面,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一定要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标准来实施设计,在满足照明光线的前提下,要重视对光源的选择使用,要使用光源效率比较高,节能效果良好现代化照明器具,尽量降低实际照明过程中所产生的光源损失情况[6]。
        3.5室内的配、弱电箱位置
        明确室内的配、弱电箱位置及定位,要确保其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够把配、弱电箱的功能、作用等都发挥出来。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物的实际施工中,住户、商户的配、弱电箱是每个用户的信号源头与电源。配、弱电箱先关的电气系统进出管线比较多,因此,为了能够确保电气系统进出管线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现浇层已经不能满足电气系统管线实际铺设的相关要求了,并且也难以给预制结构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鉴于此,要想办法将管线进行分流,在分流管线的位置之外,要降低建筑面层的数量,减少现浇层的厚度来处理这个问题。如果在此基础之上依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就要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对局部方案实施重新的调整与规划设计。尤其是那些室内配、弱电箱的设计暗转工作中,需要在对应位置实施传统形式的全现浇筑楼板,要在对应位置上使用叠合楼板和预制墙板[7]。
结语
        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已相对发展成熟。但是,在现代的预制建筑物的实际建筑中,特别是在电气系统的实际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关人员根据电气系统设计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规划是科学有效的,可以改善和优化现代预制混凝土建筑的电气系统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鲁宏伟.装配式住宅建筑户内电气设计简析[J].建筑技术,2019,49(S1):27-28.
[2]李二宝.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9(39):92-93.
[3]经新辉.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03):213-214.
[4]朱文聪.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09):80-81.
[5]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6.
[6]李洁慧.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J].低碳世界,2018(3).
[7]张可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1):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