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绿色生态这一核心要点成为建筑学设计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主角之一。生态意识在建筑学设计中的运用,既符合了大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又顺从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从建筑学与生态意识的本身出发,探求建筑学设计与生态意识的本质内涵,发现当下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运用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力对策。
关键词:建筑学 设计 生态意识 分析
引言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逐渐严重,自然环境遭受破坏,自然资源遭到浪费,生态问题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的整体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人们更加关注到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我国是基建大国,现在正是建筑行业的发展黄金时期,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视角与方法去寻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建筑学设计中与生态意识的结合是如此的迫切和需要。
一、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内涵
生态意识是关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共生,寻求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方法意识,让人类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意识在建筑学设计的运用应社会发展大势所趋。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是以生态意识为基础,是站在生态意识的视角方法去解决建筑学出现的问题,不是单纯地存在于某个建筑环节,而是涵盖在建筑学设计的搜集信息、设计方案、建筑实施的方方面面上构建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能保证人类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能减少对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整体自然资源的浪费。综上,注重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两点正是生态建筑学的设计原则。
二、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发展现状
(一)、生态建筑应用发展不均衡
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受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别,人口分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对生态意识的应用差距是非常大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态建筑应用要高过中西部地区,城市地区的生态建筑应用要高过农村区域。生态建筑应用发展所呈现出来的不均衡状态直接影响了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系统性、标准化的一种发展方式。
(二)、对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认识不够
对生态意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是阻碍了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发展。首先,建筑有关部门依然缺少对生态意识重要性的认识。短期的利益目标蒙蔽了认识生态意识带来的长期利益。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用生态意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资源的高效利用是需要比传统的建筑学设计理念付出更高的代价才能达成,就拿建筑过程来说,生态建筑学会更注重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无害及循环利用;注重在建筑过程中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传统的建筑学会更注重建筑本身的目标达成及人力、物力成本的消耗。再者,相关建筑学人才对生态建筑学的认识非常的片面。没有彻底理解人与自然友好共生发展理念的他们将生态建筑学简单地割裂开来,把生态建筑学简单的认知为对周围绿化的保护或者是简单的绿色建筑材料的运用。这种片面的认识局限着生态建筑学的推进。
(三)、对生态建筑设计的综合性研究缺乏
建筑学中的生态意识探索是随着近两年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才开始丰富起来。但是无论对哪个领域的研究都是对理论加上实践的探讨,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综合性不够,研究众多还是侧重于理论方面,但是具体的实践方面研究还有着很大的空白,还需要众多建筑学学者的努力。
三、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优化策略
(一)、提高对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关注
明确建筑学与生态意识结合的重要性是优化生态建筑的前提。在建筑设计学习领域中,应明确增加对生态意识的理解和学习。除此之外,相关的建筑人员与部门应关注到生态意识带来的更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简单的成本减少。只有如此,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才能贯穿在搜集信息、方案设计以及建筑实施的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
(二)、优化建筑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
将建筑本身的特点与周围生态环境有效结合起来是生态建筑学要完成的核心之一。要想达到这一点,前期建筑设计的考察和分析就是第一步。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该派专人前往建筑地进行科学地调研。首先,要充分的调查周围生态环境优劣。生态系统具有循环自净的能力,但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做好了解才能为后期的可持续性生态建筑设计做好准备。再者,要做好建筑设计物周围的其他建筑明确。新建的建筑设计物不是独立存在于某一个区域的,是要和周围的建筑物和谐共生的,在做后期的方案设计的时候将新的建筑设计物与原有的建筑进行协调,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也是生态建筑的重要命题。除此之外,科学优质地前期的生态建筑工作应该是结合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立足于长远的目标的生态建筑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需要。
(三)、因地制宜,发展个性
当前的发展情势下,要想立刻解决全国各地的生态建筑设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不太可能的。因此,要想促进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应用,因地制宜,发展个性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生态建筑设计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的生态优势,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面对山地、高原、平原及盆地等不同的水质、地貌、水分时考虑好新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周围环境对新建筑的反作用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不同的地理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自然资源优势,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山地砂石较多,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采取就近原则,降低建筑材料的运输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还充分的利用好当地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我国的南方地区的日照时间长,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充分利用这一点,将绿色环保的太阳能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四)、重视低能耗的生态建筑设计
降低对资源的消耗是生态建筑设计的要求之一。生态建筑设计的用材应选择可循环低消耗的。首先,可以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来提高资源的可循环和利用率。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呈片区来安装净水设备提升废水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生态建筑的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可以选择多功能消耗低的生态建筑材料来应用在建筑中。像是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还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等都可以成为运用在低能耗的生态建筑中。
小结
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的所反映出来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应用对人类的长久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是当今发展下不可忽略的一个命题。当今的生态建筑学呈现出发展不平衡、整体对生态建筑学的认识不够及生态建筑设计的综合性研究缺乏等问题。而提高对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关注、优化建筑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和重视低能耗的生态建筑设计是推进建筑学设计的生态意识发展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樊洁阳.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讨[J].居舍,2019(35):101.
[2]张东.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40-141.
[3]罗远翔.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低碳世界,2019,9(08):177-178.
[4]杨富生.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山西建筑,2019,45(0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