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优化技术研究马小松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马小松
[导读] 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地基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避免地基存在不同而导致沉降的情况,就必须在主楼和裙楼间或主楼和主楼间进行沉降后浇带处理。就目前而言,后浇带施工技术还具有很多的问题。对此,此文简单阐述了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有挂概述,详细分析了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研究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给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施工技术优化
        引言
        作为建筑施工的常见工艺,需要提升技术优化效果,保证后浇带施工的质量,如此才能尽量保证梁、柱等构件能处于合理位置,正常发挥自身作用,且不受施工接缝的影响,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整体结构,避免混凝土建筑出现裂缝及沉降等问题。对此,此文简单阐述了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有挂概述,详细分析了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并研究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给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有关概述
        建筑后浇带技术的产生主要是为应对混凝土材料由收缩或沉降而产生的裂缝问题。根据施工顺序,先要在可能发生构件伸缩变形的地带设置临时的预留施工缝,以此有效应对化学、物理及温度等对施工材料造成的影响,此后在建筑施工尾期、整体部件及结构呈现稳定状态时,再对临时缝隙进行填满,使各结构部分重新连接在一起,以此保证工程施工不会因变形及沉降问题而造成工程质量隐患[1]。
        2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2.1后浇带缝隙的宽度设计
        混凝土自然凝结及热胀冷缩是后浇带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依据建筑物的走向及结构,要设计出合理的后浇带施工位置及具体宽度,并保证各后浇带的关联性,共同为建筑整体的变形情况提供帮助。其中,后浇带宽度的计算主要与建筑不同功能部分、混凝土材料的用量、稳定性及防水性等因素有关,通常预设宽度的数值在700~1000mm,但同时也要根据实际设计图进行宽度的合理选择,通过预留一定缝隙宽度可以为混凝土的收缩变化提供充足的空间,减少内部应力的产生以及结构拥挤问题。
        2.2后浇带断面结构设计及施工时间选择
        首先,后浇带断面承担着结构连接的重要作用,必须为之后的混凝土浇筑及融合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施工整体的稳定性。断面结构应与原有的受力钢筋、混凝土断面相互搭配,在构造图纸中明确标明断面包含的材料、断面所处的结构部分、断面的尺寸面积、混凝土表面凿毛及防水防潮处理措施等。施工过程要以保证牢固性为标准,对梁结构可留企口缝,对板结构可留斜缝。其次,后浇带施工时间控制包括季节、气温的选择、施工的持续时长及浇筑施工的时机等。如后浇带浇筑宜选在当地气温较低的时间段,沉降后浇带在建筑封顶后两个月浇筑,伸缩后浇带在建筑混凝土凝固后两个月浇筑[2]。
        2.3后浇带施工的材料与位置选择
        首先,选择性能优异、性质合适的材料对技术的实现非常重要,施工材料的应用主要与接缝的预留处理与浇筑混凝土过程有关,可以先利用模板快速彻底地排除后浇带中的垃圾及杂物。同时还要保证凿毛效果及后浇带结构表面的相对湿润,避免出现积水及裂缝问题。其次,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保证拌合配比效果,使用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者在水泥混凝土材料中加入膨胀外加剂,经水化反应后,提高混凝土体积,再搭配30mm厚挤塑板以形成更加紧密且防水的后浇带接缝结构。最后,后浇带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建筑各类构件的变形情况,对变形较大的区域进行后浇带施工。另外,要考虑建筑构件的受力情况,一般在剪力及弯矩较小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在梁板跨度的中间范围设置后浇带,避免在柱体位置上设置后浇带[3]。


        2.4后浇带模板设计与浇筑施工
        模板的设计安装要符合行业标准规范,提高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及安装效果的牢固性。根据后浇带施工要求,目前常采用钢丝网材料作为模板施工的主体,如底板后浇带使用双层镀锌钢丝网模板进行拦截工作,钢丝网要保证自身钢丝粗细及孔洞大小的尺寸及规格统一。同时,其物理性能需满足基本施工要求。模板也应与钢筋相互搭配并绑紧,形成较为牢固的模板结构,之后可使用木质模板进行封闭保护,以有效防止混凝土外泄,提高浇筑施工质量。另外,后浇带的浇筑要考虑施工压力对模板的影响,控制浇筑及振捣力度,同时利用模板提供的支护保护效果,减少材料污染,为后浇带及其周围构件的悬臂状态提供作用力。
        2.5后浇带的养护技术
        由于后浇带通常是新浇混凝土施工,因此养护工作十分必要。施工人员首先要做好基本的表面清理工作,或是使用塑料薄膜遮盖或挡水砖隔离的方法,减少水资源、空气、温度对后浇带浇筑工作带来的后续影响。通常,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长要持续14天,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持续28天,正常规模的民用建筑后浇带养护时间约需1个月[4]。
        3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
        3.1后浇带止水钢板施工技术优化
        对后浇带的接缝位置,由于混凝土先后浇注的关系,可能会在防水性能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因此在合适位置进行止水钢板的浇筑施工,可以有效地与周围混凝土相互结合并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通常情况下,止水钢板的施工要参照底板钢筋的架设情况及底板混凝土的型号性能。利用与止水钢板垂直的钢制支架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止水钢板与底板钢筋,同时结合底板混凝土的支座作用,使其为底部钢筋、连接钢筋及钢板提供稳定的固定作用。另外,止水钢板相互之间的连接要在接口处运用塔接焊接技术,并保证焊缝的严密性[5]。
        3.2后浇板接触面凿毛技术优化
        接触面的凿毛处理要在后浇板浇筑前完成,目的是清理梁板等构件的接触面上的异物,凿除不需要的钢丝网等工程部件,使接触表面呈现坑洼状态,有利于与后续浇筑混凝土相互融合。选取高效的操作工具,可以使用钢刷针、专业凿毛器等,通过在接触面的刮蹭及锤击,逐渐剃除接触表面的污垢及松动的泥土,直至接触表面呈现较为坚硬且紧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此后,及时运送走清理下的残渣及淤泥,并用清水适当冲洗接触面,呈现出凿毛效果,而经过凿毛后的接触面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开展浇筑。另外,及时使用安全网或木板作为接触面的保护层,防止外界因素破坏凿毛效果。如此,凿毛施工可以不对整个接触面重新进行开凿,有效减小了施工量,并达到应有的接触面性能及受力需求[6]。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形变及结构沉降所带来的影响,进而为保障施工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在此后的施工中,还需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问题进行重视。
        参考文献
        [1]徐鹏.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96+199.
        [2]林喜乐.建筑工程中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8(09):138.
        [3]高国强.建筑工程超长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7-8.
        [4]庄鑫.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梁、板结构受力变化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5):84-85.
        [5]方建锋,傅忠.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2):59-60.
        [6]林曦.高层建筑工程上部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福建建材,2018(06):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