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推动建筑自动化及智能化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对相关技术加以有效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先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随后,针对其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加快建筑建设节能环保目标实现进程建言献策。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物联网技术;应用策略
引言:建筑电气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及人民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导致电力资源浪费问题频发,也加大了各类用电安全事故产生的可能性,由此,有必要利用高新科学技术,推动建筑电气节能发展目标的实现进程,例如物联网技术等。
一、物联网
(一)概念
从本质上讲,物联网即为利用多种信息传感设备,包括红外传感及射频识别设备等多种差异化装置,通过和互联网结合的方式,创设一个巨大的网络架构,此也为我国现阶段对物联网提出的较为系统化的概念。实际针对物联网来讲,最关键的即为将各类物品和物联网加以有效连接,进而促使其可以发挥出更为优良的识别及管理相关操作。由此,经由分析整合,明确物联网基于实质层面即为一个将物和物加以连接的物联网,同时,基于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势必会逐步转化为新型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1]。
(二)基本架构
结合对物联网的分析,了解到,其主要包括网络层、应用层以及感知层构成。其中,网络层具体涉及内容包括通信网及TCP/IP协议等;应用层的具体作用为利用Web浏览器的使用,包括对智能电网、城市管理等个别实质领域的实际应用。感知层大多数是基于物体感知设备,包括红外线感应设备等,结合其他控制或者执行设备构建形成的。
二、物联网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
(一)能耗测控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建筑能耗测控系统设计,有助于实现针对建筑实际消耗电能的细粒度及多尺度监测,并可以实现对相关运行参数的有效把控,再经由对此类和能耗有关的数据,开展的统计及分析操作,有针对性的创建建筑能耗优化运行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分系统。
实践应用过程中,数量庞大的节点也称之为数据采集节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系统终端节点,可针对检测数据开展周期性的采集和监测操作,包括消耗电量、环境温度等,或者利用中断的方式开展数据的采集,包括电梯的开启和暂停等。基于节点多数时间下都保持在休眠的状态下,所以可通过电池供电。基于终端节点进行采集的数据,需要利用相应设备输送到监测控制机构,此类输送节点又称之为路由节点。
针对利用了主供电模式的终端节点,基于无需对休眠相关问题的考量,所以,也能够发挥路由节点职能。在监控中心设置能够发挥数据收集功能的网关,经由系统采集数据都经由该网关,统一输送到监控中心中发挥数据分析功能的软件中,针对数据开展融合处理及统计分析操作。此外,监控中心发出的控制指令,也需要经由数据采集网关输送至各监控子系统内[2]。
(二)远程抄表
对此类系统的有效应用,可实现对建筑内部各类差异化电力设备实际耗电量的远距离抄读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抄读操作的便捷性和精准性,对于提升抄读整体效率,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存储,确保后期数据的便捷调取也存在积极影响。 通过数据抄读的方式,可对配电变压设备的负载率及实时运行状况,和其是否符合经济运行目标展开系统化分析,同时,可实现对无功补偿设备具体运行情况的有效分析。
充分发挥该系统实效性作用,工作人员可明确更为具体的能源需求量表及相应的分析报告,基于各具体时间下的用户用电量分析,对电能实际的消耗情况拥有一个具体化的明确和掌握。如此一来,既有助于设置出科学的节能规划,并可以实现对设计规定的有效改良,且可以通过有效调节的方式,控制耗电设计的运行状态,在有效节约电能的同时确保其运行质量,进而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调整及优化利用,以最大化的实现对成本的节约,有助于推动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创建。
(三)家庭能源管理
该系统主要是将家庭用电进行了细节化的分类操作,使其以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及用电负载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还可以将第三种划分成可调度及不可调度负载,前者包括热水器等;后者包括打印机等。利用传感器,对相应空间内的设备、人员及环境相关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并对这些信息开展深层次的分析操作,实现对相关设备的调控,在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良好控制消耗电能的目的,促使电能的利用率大幅提升。此外,应尽量将可调度负载设置于负荷低谷阶段,以发挥其调整职能,有助于实现对系统备用桩基容量的减少。
(四)新风控制
该系统的主要目的为对有环境监测系统端输送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接收,并针对所接收数据及系统阈值开展系统的比对研究操作。基于平常化的环境条件下,该系统保持在低耗能状态下,发挥的主要作用为保证空气的流通。但是于空气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且比设计阈值大的情况下,应急机制开启,具体功能包括针对新风开展大功率输送操作等[3]。
同时,和原有的新风开展形式交换,对外界新鲜空气开展直接应用,促使其发挥气体源作用,会产生些许差别,利用该系统,可经由双向换气的方式,通过存在较高导热效率的材料,在源空气进入到室内空间以前,对其开展热交换操作,基于室内空间层面,促使进入到空间内的新风与室内原风的温度产生些许降低变化,由此空调的运行频率也会随之降低,有助于更好的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程。
(五)环境监测
利用该系统对建筑内各区域的空气质量及光照强度等开展有效监测,并将获取的各种环境数据输送到服务器内部的,空调及照明控制设备中的各有关系统内,以完成对室内空间环境调控相关工作供给可靠数据的目的,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相关工作的实用性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在各类科学技术有效发展的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诸多可观成效,将其有效应用于建筑电气节能中,有助于推动建筑建设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进程。但物联网技术并不会止步于此,在未来,其势必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取得更好的发展,进而起到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颖.优化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访北京诚创多维设计院副院长刘会彬[J].电气时代,2019(07):20.
[2]张文魁.电气节能设计在城市建筑亮化美化工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7):232-233.
[3]马玉生.关于公共建筑低压电气设计节能的应用与研究思路构建[J].智能城市,2019,5(0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