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梁莹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及世界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不同文化间交流重要的沟通工具。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及世界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不同文化间交流重要的沟通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把跨文化交际意识列为的课程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现状,揭示了农村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的原因,提出了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策略
        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语言。不同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使不同民族各具特色。跨文化交流不仅能够帮助不同民族之间求同存异,而且能以更开放的心态寻求理念共识。 城市学生在教育资源充足的环境下,网络、辅导机构、各类比赛都是获取语言知识,特别是英语知识的多种有效途径。不管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法知识还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展示,这为城市孩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输入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农村地区及城乡结合部父母迫于现实生计,只能外出打工,孩子则交由爷爷奶奶抚养,孩子们被迫成为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能给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而少数留在村里的父母,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他们把孩子受教育的权限几乎全权交给学校。因此,农村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      但由于现在农村小学专业英语教师配备不到位,英语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的课堂教学时间很有限等等。加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长期以来偏重于词汇的教学及语法要点的讲解,忽视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建立。学生对相关的风土人情、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了解得比较少,就会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渗透多元化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呢?                 
        首先,深入挖掘和吃透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吃透一个循环教学段的教材,把教材中的有关的文化信息了然于心,并进行学习知识和背景文化知识的整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交际信息。广西南宁市的小学现行使用的教材是由陈琳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2011版)。在这套教材的每一册书中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英美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在课堂上渗透文化知识,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输入相关背景。例如,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学习过有关食物的词汇后,在五年级的教材中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将之分为traditional English food(传统英式食物)和Chinese food(中式食物),在六年级又学习了相关的餐具fork(餐叉), knife(餐刀), chopsticks(筷子)等。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欧洲各国代表性的食物,同时结合同学们平时的用餐方式进行对比,体会中国的用餐文化和英美国家的用餐礼仪。再如,“节日”也是外研社新标准教材中经常出现的话题。Halloween(万圣节),Christmas(圣诞节), 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 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等节日主题分别出现在四、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中西方的节日和风俗进行对比,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节日,了解即使相同的节日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因为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和接纳。

     
        其次,补充课外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展学生认知。产生文化差异的因素很多,因此差异体现的方面也很多,在课堂内要让学生完全了解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在平时就可以多增加一些英语小知识的介绍,如谚语、古希腊神话、词汇的来历、小笑话等等,这些知识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比如:在教授有关颜色的单词时,老师就可以举例讲一些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如black?and?blue?(青一块紫一块),green?hand?(新手),in?the?pink(非常健康)。在教单词时,要转变教师读,学生跟读的填鸭式教学,老师补充一些关于这个单词的来历,学生们的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了,这比机械的跟读来得更有效果。如?我们熟知的school(学校)这个词是从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希腊语schole,意思是“闲暇”。古希腊人认为,只有有闲暇的人才有时间读书,而那些从事战争和政治的人是无暇顾及学习的。后来,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讲课的地方就被称作schole,这个词经过时间的洗礼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school。学生在了解这些小知识以后,对于应该在何种场合运用这些词汇和句型就会很清楚,不会产生滥用的问题,也不会令人误解。   
        再次,多样化手段促理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它不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的工作和娱乐方式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可能。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学生能更立体地、形象生动地获知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应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音像资料,同时把资料内化,设计和制作符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 微课以及微视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做好跨文化方面的对比教学,使学生在听课文的同时,生动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地理概况、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谁想要兴趣了解的文化和价值观英美和其他国家的一个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    
        最后,学生亲身参与文化实践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为真实的环境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制作板报或小报、英语角、小品表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英语课堂的日常交流活动中,表演是其中具有一定特色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交际活动,从而营造优越的英语学习环境。 课堂上教师也可 鼓励学生模拟生活中购物、购物、介绍、祝贺等常见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对话。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编设这样一个场景:今天是你好朋友的生日,你应该如何祝福她生日快乐?学生能够围绕这一话题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对于扮演小寿星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告知学生西方人在收到礼物时通常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谢意的,并引导其运用。这样一来,学生们通过对话身临其境,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对话中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英语的展示和学习,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从而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兴趣来学习外国的风俗文化。                
        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克服现实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途径开展文化教学,语言知识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逐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开阔文化视野,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1】熊燕.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J]. 时代教育(8):144-144.
        【2】施传福.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C]// 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