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英语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英语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比较繁杂,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或者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英语水平与新课程标准的规定还存在一定差距的学生,我们将其统称为“学困生”。他们普遍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心理,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心理,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不利,而且也不利于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帮助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的困境,促进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学会英语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成为了一门主课,对于英语的学习也不再和小学阶段一样,只是简单地接触,而是系统性、全面性地开始学习这门语言。但由于方法不恰当等各种原因,在初中英语的学习阶段就已经出现了很多“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难度较大,效果也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
1学困生的特点
1.1主观学习意识不强
一部分学困生主观上不愿意接触所学内容,在接受知识时不积极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思考,由于对知识本能的排斥,记忆时采用机械记忆,效果较差,对于疑难的问题也采取回避或放弃的态度,思想上存在惰性。这一部分学生并不是智力或能力水平较差,而是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所学知识,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1.2学习能动性较差
还有一些学生主观上希望能在某一科目的学习上有所收获,但是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的能动性较差。因此,即使花费很多精力,也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时主次不分,学习习惯不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体会,遇到问题也不主动提问,习惯于在自己的思维空间下开展学习活动,限制了思维的发展。
2学困生产生的成因
2.1基础掌握不扎实
一些学困生英语学习成绩差,并不是一时一日造成的,而是从小学开始,基础知识就没有掌握扎实。很多以前学过的单词、语法知识,学困生依然没有掌握,造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断裂,前后连接不上,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弥补,就容易造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欠缺。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英语学困生在语言习得上的断裂是很难及时弥补的。比如,音标没有掌握到位,学生的单词发音和拼写就无法准确。这不仅影响了课堂参与情况,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后续学习。
2.2学习方法不当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多教师在教授英语时,不懂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得一些本就对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很容易被“忽视”,也就愈发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时间一久,学习英语的困难也就越来越大,问题也就越积越多。第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单词、语法不会就背,忘了再背,一遍一遍地重复,这样的方法不仅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减退。
3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只教学单词、背课文、讲语法,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刻苦钻研教学大纲,吃透课本,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多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善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及课后自学。引导他们开口、动手,以便创造情境进行直观教学,使同学们上课思想高度集中,做到人人开口、动脑、动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练习的目的,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3.2创新教法,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总体而言,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抵触心理,将很难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是否存在不足,如何让教学方法惠及更多学生,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比如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已经覆盖各行各业,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是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思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内容新颖的微课作为课堂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缓解学困生的焦虑和紧张心理。
3.3予以适当鼓励,提升学习信心
信心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信心,在学习动机方面就会比较薄弱,课堂参与度就低。为此,教师应多鼓励学困生,提升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如,在课堂上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我把它留给了学困生小吴。小吴站起来以后,脸突然就红了,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显得十分焦虑。在我的鼓励下,他小声地说出了答案。我听到了正确的答案,继续鼓励他:“你刚才的发音很准确,答案也正确,但是声音有点小,有的同学可能没听见,我希望你能大声说出答案。”他在我的鼓励下,大声说了一遍,我对此进行了肯定和赞赏。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困生课堂回答可能是错误的。对此,我并不会指责或者嘲讽他们,而是肯定他们的积极参与,并且鼓励他们下次再努力。为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应注意多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及时发掘和鼓励学困生的闪光点,使学困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这样的组织教学,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主动参与程度也会明显提高。
3.4帮助学生学会技能迁移
帮助学生学会技能的迁移,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了“Signs”之后,也可以鼓励学生收集平时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标志,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或者资料的查阅,收集不同领域的标志。限制停车的“NOPARKING”,博物馆的“NOPHOTOS”等都是常见的一些标志,由此又可以引申出对这些标志内容的学习。这样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和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的学习是非常实用的,对英语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初中英语的学习如果只停留在课堂上,就会缺乏新意,无法将零碎的知识点形成结构,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无法培养他们的迁移技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建立英语知识结构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点更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学困生转化为中等生需要一些时间的积淀,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怀,使其感觉到被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同时还应不断强化自身专业能力,探寻更多适合学困生转化的教学方法,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职业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韩素敏.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措施[J].甘肃教育,2018(21):46.
[2]卢光聪.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策略分析[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