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中央城镇工作会议当中提出“海绵城市”这一概念以来,各地纷纷开展了关于海绵城市的建设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效果。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在建立城市雨洪基础之上,根据当前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所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理论提倡 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注重城市对于洪涝灾害的抵抗,所以海绵城市也可以被称作水弹性城市。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分析当前城市建设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城市规划方式,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海绵城市理论分析及规划与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城市规划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的数量和规模正在扩大。受限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思想,平原地带的城市大多是呈现同心圆似的建设结构,但是这种城市规划方式存在着很多的缺点,特别容易产生城市内涝以及净流污染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海绵城市概念被提出来,海绵城市是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对积水进行很好的处理,从而实现城市当中水环境的改善,为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
我国当前正在处于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但是同时伴随着开发强度过高以及硬质铺装存在质量问题等。建筑物的屋面以及马路路面等建设导致了城市的下垫面过度硬化,对原本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当城市当中发生了暴雨灾害的时候,城市当中积累了大量的积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国家为了应对此一系列的问题,积极地开展了海绵城市的相关建设研究,从而形成了应对城市水环境的新方式,从工程治水积极的向着生态治水的方向转变,能够有效的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改善当前城市的水生态布局,实现城市的良好水循环。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极大地提升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可持续发展[1]。
二、海绵城市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对海绵城市缺乏科学的认识
由于海绵城市的理论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对于海绵城市的研究依旧停留在理论阶段,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缺乏相关的成熟经验。虽然我国已经在多地开展了海绵城市的建设,但是其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是我国海绵城市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二)对海绵城市从规划阶段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
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涉及到了总体规划的土地开发以及其中所包括的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系列的绿地规划等。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时候,需要将各部分各阶段的规划进行总体协调,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试点城市都是在已经成型的城市布局基础之上进行规划,技术人员只能够通过对道路进行重新规划以及绿地重新分配等方面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布局设计,总体规划趋于碎片化,并没有形成真正的整合统一。
(三)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盲目性
在我国推行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是为了城市能够更好的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每一个城市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本城市的地形地貌进行具体的规划布局,但是当前有的城市在进行海绵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特点,照抄照搬国外的建设成果,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2]。
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内容
(一)总体规划层面
1.设定规划目标
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需要结合我国的相关规定以及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从而确定城市当中雨水的总量,并且根据海绵城市的理论将降水量分布到每一个区当中,从而防止出现蓄水的情况。
2.土地利用层面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时候,需要合理使用各种指标,包括绿地系统、广场道路以及区域水域等。需要在规划满足要求的前提知悉下,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以及资源使用优化,保证土地能够得到集中的开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良好的进行。
3.明确重点建设范围
进行总体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以及目的区域想要实现的功能,进行海绵城市重点区域的划分。规划海绵城市空间布局当中的排水措施以及土地分布情况,将绿地等也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在进行总体规划的时候需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土地情况,对每一个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让每一个系统都能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专项规划层面
1.水系统规划
海绵城市的建设核心在于解决城市水系统的问题。在进行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区域专区水域规划的时候应当对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开展水生环境以及水污染防治等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海绵城市水系统。在水系统规划方面,需要规划处合理的蓝线位置,对于土地岸线进行修复改造,积极应对径流量的变化。通过对于土地表面水资源的治理,控制水污染的范围,让水资源能够更好的得到利用。根据该地区的降水情况制定相应的利用及规划情况,明确防洪的标准以及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3]。
2.道路系统规划
在进行道路规划的时候,海绵城市规划需要将道路海绵来作为首要控制目标,其次还需要重视对于交通路线的规划以及相关的红线进行规划。在进行总体规划的阶段,需要对城市道路进行疏通设计,根据实际的降水量来确定断面的宽度以及路面的坡度。根据历年的水点分布以及自然灾害情况,确定合理的道路规划。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道路的等级以及类型,选择透水材料来作为路面施工的材料,让马路能够满足交通使用的同时,让蓄积的雨水能够顺利的渗透到地下。
3.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的规划重点是为了让雨水进行更好的渗透和吸纳,从而让海绵城市的规划效能被最大化发挥出来。在进行总体规划以及控制规划的阶段,需要考虑到城市的绿地以及绿线的周围。一般来说,城市的低洼地区为蓄水的区域,存在着很大的内涝隐患。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增加海绵绿地,同时为了能够让相关的绿地规划布局功能更好的发挥,需要配合种植树木和花草,从而保证绿地能够对雨水进行更好的吸收。
4.排水系统规划
城市的排水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到城市的行政地区以及地形地貌,合理确定城市的排水分区,并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排水方案,进行低影响的开发措施,在有效控制降水量的同时,合理的布置排水管网。对于下沉广场以及桥涵立交等地区的情况,需要设置科学的排水方案,保证该地区在发生降水的时候能够顺利的将积水排出,防止发生洪涝灾害。
四、总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当前在我国仍旧属于一种先进的发展理念,但是随着我国人民环保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生存环境的更高要求,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对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来说,应该积极正确的认识海绵城市的理念,将先进的理念具有针对性的融入到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并且积极的贯穿到我国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当中,并且因地制宜的寻找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促进我国城市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菡.海绵城市理论分析及规划与建设实践[J].安徽建筑,2020,27(01):95-96+180.
[2]陆泳.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6):104-106.
[3]李林.以海绵城市为导向的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02):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