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8)
摘要:过去10余年,我国的光伏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商用技术屡破世界纪录,一举发展成为具有全产业链领先优势的科技产业。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光伏产业是我国领先世界且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与此同时,相对于先进国家,我国光伏产业在部分领域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继续巩固和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光伏;中国;发展策略
引言
光伏产业应努力提高技术研发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充分认识到各阶段的潜在风险并做好防范化解措施,才能稳定收入,提高利润。
1、光伏产业发展背景
最近几年,我国光伏电池制造产业规模扩展迅速,多晶硅冶炼技术逐步成熟,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体系,包括硅材料、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和控制设备等。但是,全球光伏市场普遍出现了需求增速减缓、出口阻力增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等现状。同时,我国光伏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市场开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光伏企业经营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光伏产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面临的问题,既是产业发展的挑战,也是产业创新升级的机遇。国家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部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目前,山东省电网电力生产方式仍以火电为主,以高耗能的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电力生产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因此,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迫在眉睫,以多元化的能源方式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是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有效手段。
2、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制造能力全球领先
1)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能扩张。据CPIA统计,我国已有超过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2018年海外布局的太阳电池有效产能达到12.2GW,光伏组件有效产能达到18.1GW。2)企业规模和实力也位居全球前列。多晶硅、硅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4大产业链环节全球产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未包含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占到7家、10家、9家和7家。
2.2产业链配套完善程度全球领先
我国光伏产业不仅在主产业链环节上规模全球领先,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几乎包含所有光伏专用设备、光伏平衡部件和配套辅材辅料的完整产业配套环境。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即使是目前光伏制造业发展势头较猛的东南亚地区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光伏设备方面,受益于我国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我国光伏设备企业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的生产,到相应的纯水制备、环保处理、净化工程的建设,以及与光伏产业链相应的检测设备、模拟器等,已经具备成套供应能力;部分产品,如湿法清洗设备、制绒机、扩散炉、管式PECVD、印刷机、单晶炉、多晶铸锭炉、层压机、检测及自动化设备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出口。辅材辅料方面,我国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辅材料,如EVA胶膜、背板、银铝浆料、光伏玻璃等已实现国产供应。在“走出去战略的带动下,原辅材料产品走出国门供应我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制造基地,部分企业在海外建厂。
2.3市场规模全球领先
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以来,在各部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当年即跃居全球首位。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达到44.26GW,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装机量超过174GW,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
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量占2018年所有新增电力装机量的36%,高于其他能源居于首位。
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策略
3.1解决拖欠补贴难题
首先,从申报、审批及资金到位周期上,应该简化流程和审批时间,缩短从申报到资金拨付的时间跨度。当前拖欠金额已超过600多亿,应尽快解决拖欠问题,以免后续累积更大的拖欠。其次,政策制定上,绿证和配额制度虽然能够解决拖欠问题,但实施中缺乏强制力,约束性需要加强,绿证市场需要强制性约束交易。最后,如上述情况不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短期内可出台政策,鼓励大企业发行绿债,做债券化处理。同时,国家也可发行补贴式国债,解决拖欠问题。
3.2优化政策制定,实现政策稳定
优化政策的制定,建议多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光伏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因政策不稳定、不连续带来“抢装”或“急刹车”等非常规市场行为,引起行业波动,从而导致行业投资风险增加,致使企业融资难度变大。
3.3切实减少非技术成本
非技术性成本影响因素众多,从土地性质、人力物力、并网费用、融资成本以及税收等各个方面,涉及到市场环境、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电力公司甚至村级单位等不同层面。因此,单纯靠企业并不能协调上述各层面的影响因素,更需要国家、政府和各相关组织单位的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完成成本下降的任务。土地使用成本是非技术性成本中的最大的部分,大概占电站总投资成本的8%左右。土地性质需要明确管理界定部门,避免“一地多性质”的困扰,同时土地使用费用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甚至乱收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明确收费标准。融资困难是基于全社会对光行业信心的不足,政策的不稳定、急刹车,致使不少光伏企业破产。虽然“531”新政能够较好的淘汰落后产能,给行业优质企业以逆势发展的机会,但也不可避免的让投资者忌惮于风险增大,投资行为偏向于保守,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引导,提升对光伏行业投资的信心。
3.4光伏扶贫计划
“531”新政对光伏中对光伏行业发展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暂定常规电站的兴建、分布式光伏控制在1000万千瓦建设规模以及暂停领跑基地项目的推进。同时,在电价上对以上非扶贫电站上网电价都进行了下调。扶贫电站的建设并未收到政策的限制,并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包括上网电价不下调和“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贫项目计划推出。因此,光伏扶贫是行业发展中补贴力度最大、政策最稳定的部分。企业的参与既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结束语
由于我国继续采用传统工业化道路和传统能源战略,能源和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是太阳能产业的后发国,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但核心技术落后和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高,污染重量,产品市场的高度对外依赖,国内市场的狭隘,能力过剩,贸易保护主义扩散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未来我国的光伏企业如何在全球化市场中取得长足的地位和发展成为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谦青.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7(24):22-27.
[2]杨雪.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及其绩效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3]肖娜.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4]江富平,刘晓梅.基于产业链视角的我国光伏产业转型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04):41-43.
[5]马雅琴.衡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