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林业扶贫和脱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习近平对林业精准扶贫和脱贫十分重视,要求各省市地区结合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林业扶贫和脱贫的优势作用,解决农村居民的贫穷问题。因此,对林业精准扶贫脱贫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业精准扶贫;问题;对策
一、林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其一,有利于改善贫困区域的人民生活条件进行改善,我国有60%以上的贫困人口在山区居住,山区由于地势条件、交通等情况,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其生态情况也并不理想。为了使山区能够尽快提升经济发展的脚步,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对森林植被的恢复工作给予推动,以便不断扩展和优化空间;其二,有益于使贫困区域的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我国的林业产业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着非常长的产业链条,产品种类非常多,可满足大量的人员就业。例如:在某县的油茶产业扶贫当中,帮助了3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每年人均的劳务收入量实现了3万元的目标;其三,有益于国土生态安全稳定维护。贫困区域所处的自然生态状况十分脆弱,对生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贫困区域需要对生态的建设给予强化,以便使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得到加固;其四,有益于民族的进一步团结,并对边疆的稳定性给予维护。贫困问题的大力解决,可以使地区和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从而使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使民族之间更加团结,社会和谐发展。
二、林业在精准扶贫当中产生的优势作用
其一,劳动需要精准到每个人、每一户。对林业产生的岗位进行建设,并将其精准分配到贫困户当中,帮助贫困户增加劳务收入进行,依照林业的面积,给予相应的补贴。
其二,产业需要精准到每个人、每一户。林业产业之对市场和技术并没有非常高的要求,非常适合贫困户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每0.067hm2产值可达到3000元以上,并且收益期长达几十年,资产精准高;其三,资产精准到每个人、到户。
我国的集体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农户可借助集体林改进自主经营,以便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及收益;其四,科技服务精准到每个人、每一户。当前,在基层已设有非常多的乡镇林业工作站,所以对于技术的推广,可在一线生产中进行落实。其五,金融服务精准到每个人、每一户。银行可对精准扶贫工作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为贫困户提供的低息林业贷款,使其减少经济压力,并且中央财政也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支持。
二、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林木种植、林下养殖和旅游行业的发展,不断形成与完善了多种林下经济模式,也极大地拓展了林下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提升,同时解决了“三农”以及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问题等。但在当前的林下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的退化和扶贫工作是现在面临的重大难题。扶贫工作的开展不能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要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林下经济也是利用林地植被资源作为依托进行发展,这与改善环境问题是一种相辅相成、循环而生的生存发展模式。因此,高效率地解决贫困问题和环境问题需要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将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但部分农户自身积极性较低,更多的抱着“等、看”的心态,严重影响了林下经济事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问题较多。
一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大多开展林下经济的贫困地区都位于偏僻的地方或山区,交通不便,也不利于产品运输;二是林下产业结构单一,大多数地区只是种树种林等,尚未很好地利用林下经济的附加值,如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或是森林景观的运用等;三是缺乏劳动力,开展林下经济的基础特点就是需要密集性劳动力,特别是在树木砍伐以及产品运输等方面都需要强壮劳动力,但实际上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已向城市转移,致使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特别是身体素质较好的青年劳动生产力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策
林业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而且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其中蕴藏了党和人民的要求和希望。现阶段,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目标、政策均已确定,保证工作的落实效果成为关键。鉴于此,下面对林业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林业精准扶贫
自2016年以来,重庆市就在农村贫困居民中选择身体条件良好、无不良嗜好、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家庭人口大于3人且能胜任生态护林员工作的贫困人员作为护林员,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争取带动重庆市1/10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国家林业部门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下发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办法》。鉴于此,重庆市林业部门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牵头组织生态护林员的选拔,并将选拔结果予以公示,而下一级的林业工作站应组织通过选拔的护林员参加培训,并分配任务。
2、退耕还林,实现精准脱贫
自2016年之后,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门共同决定将退耕还林的任务下放到贫困县中,其比例达到了80%,目的是通过退耕还林增加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实现精准脱贫。重庆市也开展了退耕还林工作,由林业部门和土地部门组织人员对退耕地块进行核实,核实后与贫困户签订合同。还林验收后,财政部门根据退耕还林的面积给予贫困户一定的补贴,补贴额度为1.8万元/hm2。此外,林业技术工作者还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贫困户提供合理的建议,贫困户可以在技术工作者意见的指导下,种植合适的经济林,以增加退耕还林的收入。
3、注重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
泉州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戴云山为最高峰。地形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极易引发各种自然灾害。鉴于此,在实现扶贫脱贫的道路上,不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天然林保护,不断扩大退耕还林的面积,建设林业工程,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使森林质量得到精准提升,有效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4、提升林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
在地方林业管理部门中,需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林业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培训力度,对培训制度进行完善,利用不断学习与创新,使林业从业人员可以对先进的林业技术进行及时掌握,促进其林业技术推广意识的提升。还需要对林业从业人员实施考核,进而调动其学习动力和积极主动性,使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推广林业技术中。此外,需要对林业技术人才进行不断引进,进而使林业技术人员队伍得到完善与优化,从整体上提升林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进而使林业技术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扶贫工作有着高度的重视,但在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才能为精准脱贫找到突破口、解决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建设工作的高效推进,增加农户的收益,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王钢,周绍炳,刘宗泉,等.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133-134.
[2]戚海蓉.浅谈农村林下经济发展,助推农民精准脱贫[J].现代园艺,2019(6):211-212.
[3]肖芝友.科学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业精准扶贫[J].农业与技术,2017(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