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在飞速的进步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人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城市质量水平的高低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国家要重视城市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布局,并经过一步步的改进建设,现代社会新型的审美观念、环保理念逐渐成形,城市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逐渐完善。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引言
城市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全面把握好生态设计要求,在有利推进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拿出合理的设计规划,全面倡导生态循环新理念,调试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把握好城市的重点,满足生态发展需求,进一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生态宜居城市的相关概述
1.1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
人们在城市内生活,城市就要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是生态城市的核心。现代社会宜居理念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究其根本就是城市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不单单是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吃食、完善的社会保障更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我国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很快,城市也深受经济的影响快速的发展,在追求发展速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影响质量的提高,人民有了更多的钱财却也失去了干净的自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就可以从生态宜居城市理念着手,坚决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实现质量与效率并存。
1.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要点
生态宜居城市要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自然环境问题。生态宜居城市生态排在首位,因此城市的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宜居城市要做到环境没有污染,空气清新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第二,人文环境问题。生态宜居城市的居民要有较高的人文修养,不能出现出口成脏、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人们要热情好客,文明友善。只有做到以上两点,城市才能展现其自由的风格特点,让人们享受优美高雅的风景,同时也能获得更宽广的见识。城市的构造十分复杂,涉及的科目也方方面面,设计师一步都不能出错,完善城市的建设。
2、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1为了获取利益而盲目施工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强了城镇化建设,城市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因为对传统的居民楼进行改造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人们对城市的建设也十分不满,还有一些企业根本不关注生态理念,受利益的驱使做了许多破坏环境的建设,仅仅是因为能赚到更多的钱财。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员在进行建设之前根本没有进行科学的思考就随意的乱动乱建,不但污染了环境引起了人民的不满,还增加了许多的建设成本浪费了资源。
2.2城市污染严重
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有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不能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让一些人民拆迁搬家,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这些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对此我国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如垃圾分类,但是这些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人员很多,城市的居民密度很大,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会格外庞大,但是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是有限制的,对这些垃圾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消除,使得城市内不得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现代人们的日用品越来越丰富多彩、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也都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这些废弃后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3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不完善
只有完善的基础建设才能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生活保障,城市的污染可以通过一些绿色植被进行缓解。植物能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城市建设要注重多植树种草,完善植被覆盖率。
2.4生态意识缺乏
环境的保护离不开人民的自觉,如果居住人民都不觉得乱扔垃圾会破坏环境,那么城市的环境质量可以想象,因此政府要加强宣传,树立生态意识,让每一位公民都重视环境保护,共同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
3、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
3.1运用绿化建设来改善居住环境
众所周知植被越多城市的环境会越好,因为生态城市建设可以借助绿色建设来完成目标。设计师们可以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尽可能的多增加绿化面积,对于城市的布置进行合理的安排,让树木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净化污染,调节气候。在选择植被的种类时要从实际出发,重视植物的作用,绝对不能异想天开,胡乱建设。
3.2经济繁荣型城市
许许多多的进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进步。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才能为城市建设打好基础,对此政府要想尽办法提高生产总值,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牢记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可以避开一些污染较大的行业,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3.3公共安全型城市
生活安定、经济富足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不管什么在生命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因此一个质量水平较高的城市一定会为人民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政府可以加强对城市的治安管理,公安机关要注重维护社会的稳定,对一些抢劫、偷盗等现象进行严格的查惩。此外人类生活还会遇到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各个部门都要加强演练,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4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程度,污染越重人们的身体素质就会越差,因此城市建设要尽可能的净化污染,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建立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还可以安装污染处理机制,让废水等符合国家标准后再行排放。
3.5绿色城市交通规划策略
城市内部人口众多,他们的生产生活与城市的交通状况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已经富足起来,每家每户都有了自己的小轿车,这些交通工具的增加会增加废气的排放,还会加大石油等资源的耗用,此外交通工具过多,但是市政道路却没有进行拓宽,使得城市拥堵现象出现,特别是早上上班、晚上下班,破坏力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北方地区经常会因为空气污染出现雾霾天气,这会破坏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及他们的呼吸系统。甚至雾霾严重的时候会降低可视度,造成交通事故。政府可以倡导居民绿色出行,乘坐公交车、地铁,自行车上班上学,还可以在道路两旁多种树,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空气。
3.6弘扬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山水景色、树木花草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一些古时候就开始发展的城市还有着传统的古建筑,这些孕育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我们在进行修建改造的时候要尽可能的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城市还要彰显自身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传播自己的文化。
3.7激励全民共建生态宜居城市
我国的建设起步较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政策帮助下已经让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居民们的文化素质并没有随之提高。文化的沉淀需要长久的积累,对此政府要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宣传,让公民自上至下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政府还可以定期的开展讲座,为人们普及环境保护的重要知识,齐心协力的倒灶生态宜居城市,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结束语
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整体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和自然山水特色,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同时,对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改善,提高人民整体的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建设成生态、宜居、幸福的城市。
参考文献
[1]董彦军.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及实施策略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07):213.f
[2]李善锋.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03):21.
[3]石梦娇.基于生态宜居导向下的九台城市设计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9.
[4]杨珊珊.吉林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22):96-97.
[5]何艳,曾毓隽,黄艳雁.生态宜居城市的产城融合设计——以武汉后官湖新城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