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杨启留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2期   作者: 杨启留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加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数量逐渐增加,建筑行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材料,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随着建筑承载力的不断增加,混凝土体积也在逐渐扩大。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种技术。与此同时,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得到了有效的创新。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的建筑工程也在逐年增多,而国家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依赖于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依赖于各类操作规范的完善。然而在具体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备浇筑难度大、温度控制复杂等特征,大部分施工人员难以把握其施工技术要点,因而导致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良莠不齐,进而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总体结构强度。
        1概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对土木工程在质量、结构设计及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渐增高。而作为土木工程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形式之一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最终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土木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而且也决定了土木工程整体后期的使用价值。就土木工程的现实施工而言,因为其结构上的特征不同,所以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及体积等因素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就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其中有些混凝土结构在体积上比较大,甚至会高于混凝土结构常规体积标准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应用施工技术,严控施工过程,切实增强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及安全。
        2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扩大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散热面、方便后续的振捣操作,一般使用分层浇筑的方式,也可以依据项目现场情况,选用推移式的浇筑方式。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缝的设置问题,同时还要保证浇筑的施工顺序满足相关的工艺标准,并将混凝土分层摊铺厚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操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浇筑时间、浇筑效率等等。具体来说,在混凝土铺设时,应将其铺设厚度控制在600mm以内;在振捣时,应充分把握不同型号及种类振捣装置的性能特征,并依据浇筑要求选取合适的振捣装置;在管理方面,应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实施全面管理,严格控制各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同时应依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施工工艺以及浇筑设施,还应不断积累经验并学习新型施工技术,同时还应完善施工现场的考核以及评价体系。
        2.2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次数相对比较高,但同时其也会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裂缝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对施工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并且需要选择水热化程度比较低的水泥材料,才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方面的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减水剂可以使水泥量逐渐降低,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材料产生的影响。使用粉煤灰材料,对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行控制,并对含水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对于混凝土自身的可泵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还需要将混凝土温度控制作为施工的关键。例如,骨料中需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避免因为太阳的长时间照射,影响骨料性能发挥。为了保证混凝土温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方式加强注意,只有采取分层方式进行浇筑,才能利于混凝土热度挥发,避免造成其它材料的浪费。但是在浇灌时,毛石整体体积会影响材料的作用发挥,需要对毛石体积进行控制,避免毛石体积占用其他材料的空间。


        2.3严格控制施工浇筑过程中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筑中,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具体而言,工程单位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正式浇筑之前,能够体现做好相应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其次,控制拆模时间。在养护工作完成后,工程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拆模时间。以此能够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在此种效应有效发挥基础上,提升施工的稳定性。最后,工程人员能够加强监测管理。通过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0C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均控制在200C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做好结构方面的回填处理,避免长期暴露造成较大的温度差,给工程项目形成不良影响。
        2.4优化土木工程设计
        在初期阶段,对于设计人员而言,要对项目所在的气候进行全面的调查,并且要对特殊的气候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应该制定出混凝土配比方案,如:加大钢筋配比的方法,来对容易出现裂缝问题的位置,进行填补,进而确保其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再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中,工作人员要对一些事项进行及时的优化,必须深化、优化后浇带及伸缩缝的具体设计事项。与此同时,要根据混凝土结构,以及其具体的施工要求,科学合理地建议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具体的疏导水泥水化散热的方法,进而减小结构内外部的温度差,尽可能地减小结构拉应力,这样一来,就会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出现,防止出现裂缝问题,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合理性。
        2.5做好养护措施
        浇筑作业完成之后,作业人员要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做好后续的养护工作。为了能够避免结构在后续出现裂缝问题,要对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保持关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养护作业,使其湿润度适宜。另外,温度的变化也会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所以在养护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要采取均匀的降温方法,避免由于不均匀的降温而出现温度差,从而产生开裂的问题。同时,还应该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做好相应的养护措施。在拆除模板之后,作业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工程的施工情况等,进行后续的养护作业,为综合施工质量的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
        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最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其应用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的工程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效率、质量及安全,必须要从混凝土的配制、浇筑、振捣及养护等各个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并针对易出现裂缝问题的部位及环节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同时,也应做好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提高整体的施工水平。另外也应积极引入先进施工技术,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保障土木工程高效、优质、安全的建设完工,进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保成.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7):189.
        [2]李强.清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与施工新方法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7.
        [3]樊乐涛.预拌混凝土早期裂缝分级控制体系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7.
        [4]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194.
        [5]孟幻宇.台山核电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方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