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之一,在该技术的应用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安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合理的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一个施工整体,由多个施工工序组成,为了保障其施工的质量与效果,必须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发挥出一定效能。
1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分析
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得知,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相比较来讲,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较为突出,建筑工程项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施工工序比较复杂,自工程项目施工初期的作业材料准备到后续的施工与养护,其施工工序特别的复杂,对施工作业材料的要求也比较高。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容易破损,在一些建设规模特别大的建筑工程项目之中,若采用的作业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施工环节存在违规操作,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较多裂缝。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易变性特点,因为临时承载系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承受相同的荷载,若荷载过大,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出现显著变化。
2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运输管理
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若是运输的时间过长或者是没有进行合理的搅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流失,这样会很容易发生混凝土离析问题和初凝情况,两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导致混凝土质量的下降,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科学的计算混凝土的运输时间,确保在混凝土发生离析和初凝情况之前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而在选择混凝土搅拌站时,可以选择距离建筑工程施工区域较近的搅拌站,一方面可以保障混凝土运输的质量,同时合理的控制了混凝土的运输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开发经济性。在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固化的问题,则需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罐车转动速率。若是混凝土罐车在运输过程中转动的速率较慢,则很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一定的固化,而当混凝土罐车转动的速率较快时,混凝土很容易出现离析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运输质量与安全。为了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需要根据混凝土运输的质量进行科学的定量模拟,并计算出混凝土罐车转动的具体频率,以保障混凝土运输的质量与安全。
2.2混凝土拌和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普遍为高层建筑,建设规模比较大,为保证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通常都会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的方法进行施工,而这也对混凝土拌和施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混凝土拌和施工中,施工方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建设要求、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将混凝土材料要求、配合比要求、外加剂要求等确定下来,并在混凝土拌和的同时安排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持续振捣,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材料满足施工要求。在混凝土拌和完毕后,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还需对混凝土运输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2.3混凝土浇筑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浇筑通常可分为基础面浇筑与分层浇筑两部分,其中基础面浇筑是指在建筑物基面上浇筑第一层混凝土,为保证浇筑施工质量,浇筑前必须要对建筑物基面进行清理,用水将灰尘、杂物、泥土等清洗干净,使基础面能够保持洁净、平整、湿润。基面清理过后还需铺上一层水泥砂浆,以提高基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度,待水泥砂浆铺设均匀后,即可进行第一层混凝土的浇筑,水泥砂浆的厚度通常在2-3cm左右,而水灰比则需要根据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而定。
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分层分块进行浇筑,浇筑时需要坚持“随浇随平整”的原则,将每一层混凝土平整的摊铺在前一层混凝土上,并对其摊铺厚度进行检查,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层的均匀、平滑,每一层混凝土浇筑、平整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另外,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因此为避免振捣施工与预埋件、钢筋产生冲突,还需在浇筑前根据施工图纸确定预埋件、钢筋的位置,同时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来设置振捣器插入点。
2.4模板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环节,作业人员可采用多层模板支架系统进行承重,在实际施工过程之中,作业人员要注意以下问题:①提高定位标高的准确性,放线定高环节要详细记录下各项数据,并进行复测,提高定位标高数据的精确性。例如,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之中,作业人员通过做好定位标高工作,并合理控制基础模板垂直度,能够有效减少作业偏差的产生。针对模板与垫层结合部位,可以使用较为细腻的水泥砂浆来填补,从根本上减少漏浆现象的出现。②混凝土振捣过程当中,需要使用模板支撑体系来承载,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模板要具备容易拆卸特点。在建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当中,主柱是重要的承力部件,一般采用钢管为主柱材料较多,在安装环节,要合理控制器垂直度。通常来说,主柱需要利用支架,将其进行科学的连接,而且支架具备良好的重力分散效果,在作业过程当中,采取剪刀撑连接形式,利用多组的三角形构造,有效提升模板支撑体系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立柱的底部、托架与模板间,采用适量垫板,能够增大摩擦,保证缝隙得到有效的填补。此外,混凝土养护工作结束后,作业人员还要将模板有序的拆除,在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将模板合理的拆卸,将最后搭建的模板直接拆除,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模板依次拆除。对于拆除下来的零部件,要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摆放,防止细小零件的丢失。模板拆卸环节,尽可能减少碰撞,不断提升模板的使用率。
2.5钢筋施工技术
除却混凝土外,钢筋也是组成框架剪力墙的主要材料之一,而作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框架作用,钢筋在与混凝土材料进行混合后,则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在框架剪力墙的施工当中,为了提高钢筋施工质量,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工作,首先,在钢筋材料的采购环节当中,应当由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对不同厂家的生产资质、产品质量以及公信力的比对,在保障钢筋材料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性问题,选择更加具有性价比的厂家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以便于在施工期间随时能够得到材料的补充。其次,在钢筋施工技术开展当中,无论是对钢筋进行搭接还是焊接,都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比如在进行柱箍筋接头处的排列时,则应当按照交错的方式进行施工。而对于钢筋材料的保管,应当注重排除外界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影响,所以应当由专业人员定时定期进行抽查和全面检查,防止钢筋材料出现腐蚀等问题,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造成影响。
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虽然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但只要能够明确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钢筋加工、钢筋绑扎等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并在实际施工中对常见的施工质量影响问题加以注意,其施工质量仍然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参考文献
[1]王元平.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建材,2019(03):187-188.
[2]李力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27):90-92.
[3]崔岭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