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住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这种新型建筑的出现,不仅符合住宅产业化的标准和要求,而且凸显了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诸多优势。显然,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手工制造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需要,产业化发展已逐渐成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与传统住宅建筑施工相比,预制住宅建筑更容易控制质量,施工过程更环保。在倡导低碳生活理念的当下,它体现了诸多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让我们对预制住宅施工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1 预制装配式建筑
预制建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技术。该技术节能、环保,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在制作建筑构件时,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既能满足国家有关住宅建筑的施工要求,又能解决建筑空间划分问题。与以前的建筑相比,预制房屋的重量至少减少了50%。具体施工时,只需将预制构件提前运至施工现场。施工开始时,可按图纸施工。从预制构件制作到运输,再到投入建设,为了更好地保障住宅建筑的安全,必须要严把构件质量关,保证预制装配式构件质量达标,且需要防止构件浇筑连接点产生裂缝,给住宅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时,一定要严格管理,确保建设施工质量达标,保证项目安全。
2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类型
2.1全预制剪力墙结构
在相应的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构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配工作,而在装配缝的过程中,应科学计算接缝的承载力值,并从整体结构的角度注意承载力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现浇结构的施工工艺处理剪力墙结构,避免整个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现象。众所周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预制装配式结构具有较高的预制化率,使得其在处理预制构件的拼装接缝时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施工的技术人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考虑到剪力墙的安全性能及抗震性能等多方面结构因素,结合现浇剪力墙的使用标准,对整体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使得能够在地震多发区被充分应用。
2.2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
一般来说,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是将现浇技术应用于内墙,而预制结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于外墙。这种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保证这种施工过程的质量,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现浇结构的规定,然后结合住宅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标准。通常,在现浇内墙施工中,必须保持与现浇内墙的连接构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一致。只有这样,建造的内墙结构才能具有良好的施工质量。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 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为了提高整个住宅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抗震能力,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预制构件科学合理地连接起来。在住宅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连接方式多采用螺栓连接,可进一步提高预制构件的连接精度。除此之外,在对预制件进行施工安装的过程中,在安装下层板的时候要注意预留插筋,并将插筋伸入到内墙预制件安装施工时预留板上面的螺栓孔当中。在进行预制构件安装施工的时候,应该先在螺栓孔当中灌入水泥浆,然后再使用螺栓对预制构件进行固定链接,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剪力墙与其他构件之间的科学合理链接,使所有的预制构件形成一个整体。另外,为了给后续住宅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提供便利,在进行预制构件施工时应该在其整体结构中心位置预留合适的剪力墙链接螺栓,以进一步提升剪力墙结构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2 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在进行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时候最为常用的一项技术就是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在使用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进行住宅建筑施工的时候,预制叠合板需要与作业层之间保持在 30cm 以上的距离,同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确定叠合板的安装方向,并根据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避免预制叠合板安装时位置上出现偏差。另外,如果预制层合板安装在双层结构中,则施工时应考虑住宅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情况,然后设置双层支撑。在预制双层叠合板安装施工过程中,待上部叠合板结构安装完毕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该工序完成后,需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进行浇水养护,并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当其强度达到要求的75%左右时,可拆除下层支撑,以保证施工质量。
4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
4.1 运输操作要点
在预制构件住宅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预制板,而且这些预制板的种类较多,如预制板外墙、地板、空调板等,同时,即使是同一种预制构件也会用到住宅建筑中该项目还将涉及许多模型。因此,在这些预制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形状所能承受的压力等诸多问题,以保证所选择的运输方式不会在预制构件的运输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例如在对住宅建筑工程所使用的预制件进行运输的时候可以利用钢材料制作支撑架,来保障运输预制件过程的稳定性,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预制件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的情况。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预支装配式住宅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不受预制件运输影响,应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安排吊装计划,在预制件施工的前一天将所需要的预制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由专门的人员对其型号、数量、规格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无误。
4.2 生产操作要点
在预制构件住宅建设中,预制构件的施工是关键。预制构件施工时,先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选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制作预制构件,然后预留,根据住宅建筑工程设计的需要,准确确定预制构件的预埋及钢筋加工位置。此外,在进行预制构件施工时,应综合考虑模板的平整度、强度等性能参数,严格控制这些参数,确保施工质量满足住宅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
4.3 预制墙板堆放要点
在住宅建筑工程建设现场堆放预制墙板的时候要根据起重设备的作业半径科学合理的选择场地,并且需要确保所选择的堆放地点的平整性,保障预制墙板平整码放,同时,每一个码放堆所放置的预制墙板数量应该不大于 10 块,每一块预制墙板在叠放的时候中间要使用方木块隔开。除此之外,在进行预制墙板卸载的时候,还应该认真检查预埋吊环的稳定性,然后再进行吊装工作,为了确保住宅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连续性,每一个流水作业单元内应该至少存放有一个预制构件。
4.4严把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关
在装配式住宅工程施工中,防水施工是一个重要环节。考虑到预制房屋的特点,有必要提高墙板的防水强度。在设计阶段,必须科学地进行防水设计,更好地保证住宅工程质量。另外,预制构件不在现场制作。它们在工厂制造后在现场组装。这意味着预制构件的体积和重量都不小,无论是运输、储存还是吊装,都要注重保护,以免在组装前因操作问题损坏预制构件,给住宅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影响住宅工程质量。
结束语
在装配式住宅的施工中,应用装配式构件的相关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住宅建设项目的基本结构和混凝土浇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还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预制构件吊装、运输等中间工作方法,使住宅建设项目的衔接更加顺畅、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住宅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总之,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的实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预制构件技术,才能使建筑领域的施工水平更上一层楼,提高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捷.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07)
.
[2]夏国强.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
计,2018(34)
.
[3]刘军一.试论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J].卷宗,2017(19)
.
[4]张凤仙.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
设计,20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