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测绘,对于传统测绘工作来讲,是一个突破与发展。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GPRS技术,运用到现代测绘工作中,对于地籍测量工作的开展,更是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文章以对某地区乡村村庄,进行地籍测量中使用现代测绘技术为例,进行分析与实验,来研究具体使用过程中展现的优势。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前言:
地籍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国土面积的有效监控,在传统的测量工作中,人员投入成本大,效率低,质量差,已经严重的不能适应测量的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借助于高科技技术的进步,精确性高、效率高、技术先进的
现代测绘技术应运而生,促进了测绘工作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地籍测量在开展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操作步骤和流程的,不能随意开展,本文以某乡村村庄开展的地籍测量工作为例,进行现代测量技术的流程应用。
一、资料收集过程中使用现代无人机遥感技术
在地籍测量中最基础的步骤是资料的收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测绘的工作人员使用测绘工具进行土地面积、土地类型等基础数据进行准确的测量,在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最为普遍。无人机技术自诞生以来,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农业发展中。在农村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的面积大,环境差,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最小成本的投入,最精确数据的收集效果。在本次村庄的地籍测量中,使用了该技术来收集资料。
在使用该技术进行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测绘人员要对整个村庄进行实际的行走测量,根据村庄的情况进行无人机飞行路线的设计,如果不实地测量,可能会导致无人机在飞行途中路线重复的现象,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对飞行路线进行设计之后,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飞行测量。在操作无人机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无人机的拍摄影像资料,与地面上实际操作点的数据进行比对,实时的记录最准确的数据,形成整个村庄的全景影像图,为后期开展地籍测量工作提供最准确的原始数据和资料,保障整个测量工作的有效性。
二、土地权属、现状调查过程中使用人机相结合的现代测绘技术
在资料进行收集之后,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进行土地权属和使用现状的具体情况调查。如果土地的边界不清楚、土地的位置不正确,都会造成所属权限数据不准确的测量现象,出现失误。因此,在进行调查之前,工作人员要对该村庄进行实际的走访、测量。经过无人机遥感技术的运用,获得准确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位置、权属、界限、数量、用途、等级”等情况的调查。
土地的权属调查主要是指对土地的所有权进行调查,可以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测绘数据与之前数据进行比对的检查方法,确定村庄的所属权。在进行数量、用途的测量中,要通过对无人机生成的影像图进行分析,对村庄中房子、街道、农田、公共设施等各种具体的占地物体进行数量的登记,确定数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走访核实。确定实际的土地使用情况与影像资料的画面相吻合的情况后,进行调查表的登记,如果实际走访情况与影像资料不符合,要进行认真地调查,核实出真正的用途,然后进行登记,不能出现马虎大意的心理,以免地籍测量结果中出现失误。
三、控制测量过程中使用“GPS-RTK”测绘技术
在本次村庄的地籍测量中,进行控制测量所使用的方法是“GPS-RTK”技术的运用。控制测量使整个测量中最重要的实施过程,一定要注意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障。使用“GPS-RTK”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该技术对于测量精确度的保障控制在“平面10mm+2ppm,高度20mm+2ppm”,在20公里的范围内,水平误差可以缩减到2cm以下,点位误差在50mm左右,完全达到本次测量的数据要求。
在使用该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的过程中,首先要使用型号相符、质量可靠的三脚架,进行专业设备的架设,并进行反复的测试,保障其稳定性。不能由于三脚架架设不稳而出现测量失误的现象。进行专业设备架设之后,要根据天线高,进行实际的测量。一般情况下,使用该技术进行测量都要进行两次,不能只进行一次操作。两次操作中产生的测量数据,平面误差要控制在3cm左右,高度误差在5cm左右,然后根据两次的数据进行平均值的选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四、界址测量过程中使用现代测绘技术
界址测量最主要的是要找到准确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点位置对于确定该块土地的具体位置、大小面积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在土地使用过程中如果产生纠纷的话,界址点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存在。在对该村庄进行界址点的测量过程中,使用的同样是“GPS-RTK”技术。该村庄地处农村,但是在村庄的附近有一个大型的建筑物,高度较高,对村庄进行了一定的遮挡,以至于该村庄的卫星接收信号非常不好,常常出现延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测量人员使用了“全站仪配合RTK”技术,保障信号的良好接收。在使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在村庄内相对空旷的地方进行测量,对于各个界址点位置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的保障。
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分为两种,分别是可以明确看到的,具有较高识别性的界址点,和相对比较隐蔽的、测量比较困难的界址点。对于第一种界址点测量过程中允许的失误要具体控制在“界址点与临近地点物之间的间距为10cm左右”,第二种界址点测量过程中的失误要具体控制在“界址点与临近地点物之间的间距为15cm左右”。
五、要素测量过程中使用现代测绘技术
在某乡村村庄地籍测量工作中,进行地籍要素的测量,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通过确定图的界址点、界址线及其他要素的测量,来对整个地块进行“大小面积计算、绘制地籍图”工作的开展。在进行地籍测量的过程中,进行地籍要素的测量,对于测量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工作人员要对观察点的坐标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对变化的情况实时掌握,然后要在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采集,以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其中,如果出现了“浮点解”或者“差分解”的现象,一定要做反复的多次检测,可以检查是不是卫星信号在接收过程中被遮挡了,还是附近存在着干扰源的问题等等,要在测量的时候,尽量选择村庄附近距离“发射塔、高压线、噪音区”等位置较远的地方,要对村庄测量点周围的情况,如“很高大建筑物、大山、大树”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测量,减少造成误差,正确客观分析数据,保障要素测量的准确。
六、成果图绘制过程中使用现代测绘技术
在所有测量工作结束之后,要进行的是成果图的绘制工作。地籍测量成果图的绘制过程,使用的是“南方CASS成图系统”,这是一种在测绘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绘图系统,简单、便捷,绘图效率高。在对该村庄进行各种测量之后,将各种数据一一的导入到该系统中,按照测量过程中的各个坐标点的位置,结合之前的地图资料,以及在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现场绘制的人工草图,对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分析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要保证准确。其中,对于界址边长的计算误差,要控制在3.5cm左右,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整体出现失误。在本次对于该村庄的界址点测量中,针对两种不同的界址点,测量的最后数据中,已知边长与检测边长之间的误差分别是0.003m和0.012m,均在测量要求的标准之内,因此,此次对于该村庄的测量是有效的,准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在某农村村庄的测量工作中,使用现代测绘技术,进行整个测量流程的操作分析,显示出现代测绘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在保障测量数据精确度方面,拥有强大的科技感和明显的优势作用,还有效的降低了地籍测量的成本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卫明.浅谈现代测绘技术装备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9,26(07):123-124.
[2]王鑫.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9(12):93.
[3]石战胜.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