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伴随着行业内部的不断发展,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建筑安全方面发生的事故也是经常出现在大家面前,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占全国工伤事故的前三位。特别是在人口居住活动密集的市区施工,一旦发生坍塌、坠落等事故,其涉及面往往不仅是施工场所,还包括周围的建筑、城市运营生命线设施,如供水、电力、燃气、通讯等。轻则危害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重则影响城市社会稳定。于是在建筑施工的同时,如何保证施工安全也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避免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要从发生的原因入手,更需要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只有从这两方面同时入手,才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工人的安全,也提高建筑行业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预警管理
引言
在事故发生的地段往往会给施工整体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需要工作人员配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并且工作人员还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要在工程发生问题时有系统的解决办法之后,再应用在整体的建筑工程当中避免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1建筑工程的一些基本特点
1.1建筑工程的尺寸比较大
随着经济与科技共同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建筑已经成为显示一个工程团队经济实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因为建筑的规模是不断地在扩大的。随着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着高了起来。所以一个施工团队要想展现自己的实力,就要从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始避免,施工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才能够为施工团队提高更大的收益。
1.2建筑工程的周期长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工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建筑工作,而是由几个非常复杂的建筑工作共同组成的。在实际的建筑操作过程中,可以将整体的建筑工程分为三期,施工越到后期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施工的前期一定要注意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
1.3建筑工程是有流动性的
流动性是指施工人员和建筑工程团队当中的人员流动。当地的建设团队一直被分包在建筑项目当中的人员,往往会有一个团队或者是几个团队共同参与施工,施工队和施工的人员都有非常强大的流动性,人员可能同时在几个项目当中参与建设,也会在几个不同的施工地点来回奔波,这使得建筑人员的工作周期非常长,工作时间也非常长,更容易出现不安全的行为。
2建筑安全事故产生原因
2.1人为因素
在建筑施工第一现场,是发生安全事故最多的地方,也同样是劳动人员最密集的地方,集中在这些地方工作的劳动人员大多都是知识水平比较低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每个家庭的顶梁柱,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得生活保障,如果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安全事故,那么对他们的伤害来说是巨大的,事故带来的伤害不仅仅会伤害他们个人,同时也将毁灭一个家庭。这些处于建筑劳动一线的劳动者大多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就开始在工地上进行劳动,由于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中冒险作业、违章现象较为频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种情况是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2设备安全问题
除了人为因素之外,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另一个原因是施工设备安全问题。在很多的建筑工程当中,运行的机器或设备都在超负荷运转,由于使用比较频繁,所以对它的安全检测频率就没有那么高,大多数设备检测,都是在建筑开工之前进行检测,然后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大大减少设备安全检测的次数,但是有些设备因为使用频率过高,往往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零部件磨损严重或者是设备线路老化等时有发生。这样一来,在工人进行设备操作的时候就容易引发危险,导致事故的发生。
2.3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与人为因素和设备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不同,建筑工地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等,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管理缺陷方面的原因。只有真正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到人,才能使各级管理人员真正的做好认真履职,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这样才能使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落地生根,做到制度管人。
3预警管理策略
3.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
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主要因素是构成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所以想要有效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首先就应该做好物的不安全状态隔离,比如作为现场安全检查人员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定期对施工所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施工所使用的用具符合国家规定安全要求,同时要做到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对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检查工作,保证其符合规章制度,确保投入企业安全资金及时到位,不可以将该部分资金用作他处。
3.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首先要做到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发生事故已经将责任追究到实处,对导致事故的责任者要进行一定的处罚,严重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呢。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在安全生产中有突出贡献和业绩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团体可以进行适当的降低。其次要意识到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参加工作的施工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其中包括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个人防护用具的详细使用方法和安全事故发生时常用急救措施等。
3.3建立健全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施工无论是从组织、制度还是生产上都可以顺利进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容有提高立法进程,建立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将安全生产纳入统一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需要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施工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各级人员的责任以及权限所属,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严谨上岗,对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培训体系。企业也应该建立检查小组,对所有的安全项目进行定期检查。
3.4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建立面向社会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刚需,也是作为全国性行业机构所必须建立的体系。该系统建立之后有行业管理机构人员将详细、真实的安全管理信息录入系统,可以保证详细了解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状态,可以更加准确的寻找承包单位,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招标机构寻找满意施工单位,同时也可以帮助投标市场建立规范、公平的发展状态。
3.5确保安全事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当明确安全管理职责之后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都可以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与其把众多责任放在数量以及素质之上不如将更多的经历放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上,只有保证施工队伍安全才可以更好的利用安全管理资源。
结语
近些年来,由于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安全隐患频发,不断的发生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安全得以保证是现在建筑行业当中最重要的迫切需求,减少施工过程当中的安全事故,不仅仅是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一种保障,也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怎样在发展当中不断的提高建筑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雷永泰.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8):26-28.
[2]王颖,胡双启,池致超,等.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07(7):112-115
[3]李乐.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