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24期   作者:赵 佳
[导读]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逐渐提高,为缓解我国电力供应压力,各个地区逐渐加快了电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电力生产效率,使我国人民的用电需求得到保障。而智能电网建设是迎合时代发展所提出来的,既能够满足我国人民的用电需求,也能够发挥智能化在电网建设中的作用,使电网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电力工程;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当能源提供角色的电力系统面临巨大的调整。对于地球能源而言,现有可供开采的能源数量已经十分有限,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压力也让地球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需建设智能电网的运营模式,并逐步减少社会生产中所造成的能源浪费。而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会越来越快,其建设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1智能电网的特征
         1.1电网架设的稳定性强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因各个地区的经度、纬度、风土人情、地质地貌等的不同,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出现一定的差异。电网的建设环境关系着最终的建设成果,例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容易出现台风的地区、冻土较多的疆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网的建设,威胁着电网的运行稳定性。为了提升电网的运行稳定性,针对特殊环境下的电网建设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加强了电网架设的稳固度,降低发生区域性断电的概率。
         1.2更强的节能性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支撑,但我国在电力的使用上存在着浪费的情况,针对电力匮乏的大环境,电网系统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缓解电力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电力供应模式,智能电网的应用优势在于出色的节电能力,智能电网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对于城市的资源节约方面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对电网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的能力
         人口的增加促使城市的建设面积得以扩大,这也使得城市的生产工作更加依赖于电力的供应,但我国地势复杂,不同地区对于电力的需求程度存在差异,调节好不同地区对于电力的供应与需求至关重要。智能电网的出现能够进一步对既定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解决了传统配置方法不够灵活的问题,使得电网的资源配置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1.4提升电网管理的经济性
         社会生活的稳定性离不开电网的存在,在其进行电力供应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供电网络本身的经济性,即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网络的成本与支出。相较于传统的管理体系,智能电网充分融入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在电网的工作得以简化的基础上兼顾了电网的供电效果与电网管理的经济性。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具体应用
         2.1电能质量优化技术
         电能质量优化主要是通过对电力能源的等级划分进行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建设,从而完成对电力资源效益的分析。另外,专门建立对用户的需要分析,进行经济性和技术性的不同体系分析,满足不同用户的电力需求。让智能电网的质量更加优化,技术更加先进,让企业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质量优化主要采用的是直流电对能源滤波器的技术,可以自动适应不同情况下的电力运行,对设备进行无功补偿技术开发。而正是这些技术让电能的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尽可能地降低了电力网建设的成本,开拓了更大的国际市场。


         2.2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就当前电网运行的情况来看,直流输电系统中交流电环节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实际上仍然是用直流电来完成整个输电过程中。一般情况下,管段作用元件构成的换流器,是可以满足电力输送的各方面需求的,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等等诸多特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电网运行的各方面压力。这一项技术,在海岛、边陲地区的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现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在高压直流电技术方面将会更加完善,且在应用距离、容量等方面都会有所提升,而这一项技术在今后的应用范围也会更为广泛,最大程度上提高智能电网建设的有效性,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
         2.3交流柔性输电技术
         交流柔性输电技术实际上,是对微电子、电子、电力等等多想技术的整合,是科技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是现代科技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电力工程技术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交流柔性输电技术的完善会对交流供电实现高效快捷的控制,电力系统更为稳定、完善,同时还将一些新能源、清洁性能源与电力系统进行了相互融合。通过运用这一技术,智能电网的参与可以被更为有效的监管与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甄别与发现,并做出预警与决策,减少供电可能会产生的电能消耗情况,保证电能运输效率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2.4转换能源技术
         能源未来将会朝着低碳经济能源的方向不断发展,就是控制污染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使二者尽可能地处于最低水平,其核心是通过先进技术进行转换能量方面的创新探索,最终实现高效地利用能源。现阶段,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多的是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自然能源,基于这些能源的转换能源技术是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国内运用并网技术较多,该技术的电场规模较大,有利于智能电网的开发。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大范围的并网技术将会变成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比较和分析国内外转换能源技术发现,该技术在国内起步晚、发展缓慢,因此有待于研究人员展开深入地开发。将转换能源技术运用于智能电网建设,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与不同类型的并网技术。
         3我国智能电网的前景展望
         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时间较晚,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随着该领域工作人员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一些理论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对比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可知,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相对稳定,且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倾向于配网的能力,因此西方的电网建设也更加注重环保。而我国尚有大部分地区处于传统电网的应用时期,并且近些年我国的市场经济水平逐渐上涨,使社会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持续走高,而传统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较为严重的电能消耗与环保性差的问题,因此智能电网在我国的建设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入手,促进智能应用体系与核心技术体系相融合,强化智能控制的应用程度,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助力。
         结语
         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保证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得以顺利完成,需要积极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的研究,将其合理运用到智能电网建设中,使智能电网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为实现电力工程技术与智能电网系统的有效融合,需要充分认识到智能电网在我国供电网络中的作用,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进行梳理,以保证我国电力供应网络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恒.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29.
         [2]菅瑞霞.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0):237-238.
         [3]杨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硅谷,2019,7(1):116-117.
         [4]周兴文.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7(13):43,36.
         [5]江潇颖.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8):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