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家的发展需要利用好我国的国土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的国家,资源丰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辽阔的国土面积给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问题也就越多,对其提出的要求也就越高。接下来,本文将从国土空间规划概述、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展开。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问题;对策
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上了日程,如何能够协调好上述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恰恰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妥善解决,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遏制环境问题的滋生,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进而体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价值内涵。
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与发展历程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我国战略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与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社会以及经济等因素相结合,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等进行科学规划。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土空间规划是其他规划、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的主要参考。国土空间开发可以分为3个时期。(1)工业化初期时,采用“一规统揽”方式规划城市。(2)中期时,对规划进行编制,形成“双规协同”。(3)现阶段,进一步细化国土空间规划决策,规划主体功能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以城乡规划、环境规划、及国土规划等为支撑依据,形成“多规共管”。
2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
2.1规划部门分工混乱
现阶段,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制众多,各体制互不相关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众多的规划体制导致规划部门的分工混乱,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没有统一的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制。各种国土空间规划在制定时缺少全方面的合理考虑,使每种规划之间的融合性很差。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强专业能力的工作,还存在着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到位的情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发展,不利于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
2.2规划间关系模糊,缺乏协调机制
面对多个规划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用地间的激烈冲突,国家始终缺乏系统且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统一的协调部门或高层次协调机构也尚未建立。尚无明确的规划间服从要求或统领规划,部分具体规划缺乏专项规划支撑,规划间定位模糊、边界不明、功能重复、无法协调。
2.3规划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被摆在不对等的位置,为了大力发展经济而肆意破坏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惯例,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国土空间规划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不重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上也存在着执行力较低的问题,社会公众通常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主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3解决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存在问题的对策
3.1保证规划部门分工的合理性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相关规划部门分工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将各个工作以及责任落实在个体身上,提高个体的责任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部门分工工作的正常展开。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制定完善且健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制,在相关规划实际落实的时候要考虑多个角度的问题,提高规划分工的整体性与统一性。除此之外,应逐步提高有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如此才能保障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全面展开。因此,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过程当中,保障有关规划部门分工的科学性以及可靠性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
3.2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命共同体
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应遵循建设生态文明为基础,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主要用于解决之前无序、过度、分散开发导致的各种问题,如占用过多耕地,优质耕地无法得到保护,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此次国家要求的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土空间适宜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整合既有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乡开发边界划定标准和成果,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和空间管制分区,严格保护红线、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开展全域范围内的国土综合整治,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构建完整的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和格局,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自然资源有序利用。
3.3提高生态保护认知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正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最佳时机。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之前应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明确国土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促进经济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机结合,积极整合资源,开发绿色生态项目,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构建国土空间开发的新格局。
3.4建立健全相关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体系制度
我国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为宪法,可即使是宪法也不能将所有的法律细节包含其中,还需要相关的子法律,即针对各方面的相对应的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算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法律制度。但是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步,对原有的法律补充新的内容使其更加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体系将日益完善。
3.5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内容的融合
想有效融合国土空间规划内容,必须要合理分析各类空间规划,对其内涵充分了解和掌握。将各规划的标准和共同点找出来,适当调整规则,有效融合其内容。例如浙江省衢州开化县作为试点,采取“多规合一”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等多个规划有效融合。在主体功能规划区基础上,统筹管理其他空间性规划,并与该区域的生态原则、功能定位相结合,以创新体制、主体功能以及资源整合等理念为指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当地120余家搬迁企业进行淘汰,完成了10000余人生态迁移,完成了大量绿色项目引进工作,开化县将好山、好水、好空气转化为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绿色转型。
3.6推进空间治理现代化
推进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规划是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必须为市场机制在其有效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制度保障”和“约束条件”,有效治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公共用地分配不均的现象。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会对国土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权责予以详细划分,还要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展现国土空间规划对其他战略规划的统筹和指导作用,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中艳.国土空间规划推动规划行业新维度.中国地名,2019(38).
[2]黄征学,滕飞,王丽.深入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试点的建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12).
[3]吴晓萍,李国明,薛鹏,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支持的国土空间管控研究.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25).
[4]胡民锋,杨昔,徐放.构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指标体系的思考.中国土地,2019(12).
[5]庞程,王丹丹,何康.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建材与装饰,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