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掘智慧,巧设导图,拓展能力,彰显高效──浅论思维导图与学生归纳知识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林 权
[导读] 随着教育部历史部编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与实践,当前学校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教育部历史部编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与实践,当前学校历史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前教师过于重视课堂层面的“外表”,一味过分追求课堂气氛活跃,导致许多学生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专注知识点的生成。后来随着教育部提出的深化新课改思路之后,思维导图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中集兴趣与效率为一体的独特教学方式,对深掘学生智慧、拓展能力、彰显个性等方面达到了明显的改革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堂、思维导图、智慧课堂、归纳知识能力
        历史思维导图,是表达学生发射历史思维的高效思维工具图形,历史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时间段历史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图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历史主题、历史关键词与历史图像以及发生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最先应用于数学领域,但由于其本身所有具有的直观性、条理性优势,且对庞大、复杂的中学历史知识脉络正式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因此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增强深掘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归纳知识能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历史思维导图存在的疑虑与问题思考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当前教育部重点提出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家国情怀等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而当前新课程历史教学改革中倡导注重现实,贴近生活,以史为鉴,培养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考查,对同类历史事件的联系、归纳,找寻历史的规律性。但我们在学生普遍问卷调查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归纳知识能力的运用普遍较浮浅;
2.对历史发展的脉络、阶段性特征的理解普遍严重薄弱;
3.整段历史发展的知识框架体系断然无序。
        面对诸如百症,如何让学生疏通主干知识,弄清知识脉络、体系与框架,是我们目前学生学习历史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即是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巧用思维导图。
二.历史思维导图深掘学生学习能力,彰显实践成果
        笔者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多次连续经历过多年教学循环的体验,近年通过连续3年的电子书包班和普通平衡班的问卷调查、实验比对与细致反思,并结合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精髓,从增强学生记忆力、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层面深掘思维导图:
(一)从增强学生记忆力的角度去运用思维导图
        要提高学生记忆力,首先要树立宏观意识,采取科学地记忆手段,提高记忆效率针对学生反映的历史学科知识点多,琐碎,易懂难记的困难,我常跟他们运用思维导图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设法让学生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痕迹。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思维导图对某电子书包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记忆的影响


        通过以上表格可体现出思维导图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
(二)从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角度去理解思维导图


此表数据显示思维导图大大提升出学生的历史解题方法和解题能力。要提升历史解题能力,关键要让学生认知方法,即题目设问的主因、明确解题的逻辑性和规律性,通过归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使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与效率。
(三)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综合核心素养的角度去深层挖掘与研究历史思维导图的内在功效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通过问题驱动引领学生自己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来自我培养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为塑造个性化思维提升学生自主的人格尊严与完美气质,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与自主学习型的高阶思维具有内在的历史意义。
(历史学科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通过此思维导图表说明,塑造个性化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高阶思维的创建,实现高梯度的归纳能力具有实效性的效果。
三.历史思维导图的构建与实践效果布置
1、历史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构建基本操作流程:
               
               
               
                                                         
2、历史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流程主要有三大类型:
(一)专题思维导图型
   此类型可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记忆,提高个体归纳学习思维能力,通过此图形展示可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上面的知识思维导图,就把初一级《中国古代史》这一专题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知识结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各历史阶段大致有了宏观的认识,同时也可具体联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设等各方面知识精髓, 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增强记忆,从而加深理解。
(二)知识点与逻辑思维导图型
        知识点逻辑思维导图可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学科中的主干知识, 对历史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小到每一章节、每一概念、每一重要知识点都应该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大到以干带支,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记忆。如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知识点为例子可说明:



                                                



                                                        
                                                                          
         同时通过学习导图中的知识点除了可夼实历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并以图型为契机紧密扣紧历史知识点并联系相关内容外,还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朝着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趋势发展,让学生仿佛浸透在昂首望日、豁然开朗的氛围当中。
        通过知识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知识思维导图,从“理论→内政→外交”,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层层扩散、梯度飞跃,让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努力朝思维广度和高阶思维深度目标迈进。
(三)问题驱动法思维导图型
        此类型通常在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问题驱动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归纳与整合,既可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把历史问题放到历史大背景下加以比对、分析及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重构知识和思维体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从个体学习能力到总体学习能力的转变。学习过程中如以“新中国内政与外交”之亮点中美关系的外交轨迹为例:
         问 题1:先出示图片《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体握手》一图,问学生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 (中美关系)
         问 题2:从近代、现代历史中涉及中美关系的有哪些史实?(学生略回答,教师总结)
         问题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及材料比对归纳分析,如何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会看待今天的中美关系发展导向及存在问题?(启发:从“普遍综合历史思维能力”再发散到“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能力的归纳性浓缩)
附:问题驱动法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引导和教学辅助工具,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课堂上适当启用,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增强深掘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归纳能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建构、创新和实践能力,达到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效果。并结合当前信息化时代方向朝更深层次,更高价值的渠道拓展,无论是历史思维能力还是知识与逻辑体系内化的生成,只要真正能深掘学生智慧,巧设思维导图定能大幅度提升能力与智慧并彰显高效,从而让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工作爱好者去遨游领略更多更高价值的知识探究之迷。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4月?)
          2、《中学历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2007年5月?
          3、《历史教学》2002年第12期。
         4、《思维导图高中历史》(2009年6月)
         5、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2009年11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