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有养成了好的习惯,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我着重培养的是以下几个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准备实验材料的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每一单元备课时,我都会把这一单元需要学生准备的材料列成清单,每小组一张,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每节课前,每组组长都要检查自己组员的准备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科学老师还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一些难度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材料教师必须自己准备。
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蜗牛》《蚯蚓》等小动物的研究,课中用到的这些蜗牛和蚯蚓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在寻找过程中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增长了不少相关的课外知识。
二、培养学生提前到实验室等待的习惯
一年级刚开始上科学课,纪律性不强,一打开实验室门后很多学生就往里面挤,很容易发生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我要求学生在上科学课之前,提前在自己教室门前集合,由班长带队到实验室门前等待,教师到达后有秩序的进入实验室。另外,在上课过程中领取实验材料时,要一个组一个组有秩序的领取。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三、培养学生查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习惯
在制定好实验方案开始实验之前,我要求学生每组派出1-2人到教室里的材料桌上自行选取相关实验器材。一开始学生没有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习惯,有些组在实验的过程中才发现缺少实验器材,再去领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要求实验器材领取完后,不能再次领取,这样有的小组就没法完成实验了,下次再领取实验器材的时候,小组成员就会反复嘱咐领取材料的同学,几节课以后,学生在实验之前会认真查看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四、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器材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少的实验器材都是第一次遇见,虽然以前可能听说过,看到过,但是不能正确规范的操作,因此教师要在实验中细心指导学生,指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这些仪器。
例如,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使用酒精灯,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我们通常是先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练习使用,但这样效果不是很理想,很多细节就是强调了,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难免忘记。
我在教学酒精灯的使用时采取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小组演示、展示合作的方法:我先找三个同学当自己的助手,一个负责取灯帽、一个负责划火柴、一个负责盖灯帽,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我们是怎么合作的,怎么取灯帽;火柴怎么拿、怎样点燃火柴;怎样点燃酒精灯;点燃后火柴怎么熄灭,怎样处理等细节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展现,同时我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演示效果很好,多数同学都能规范的使用酒精灯。这样对于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真实记录的习惯。
无数的科学发现,都源于观察和实验。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记录习惯。这一习惯的形成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逐渐帮助学生养成。
(一)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的观察。
学生习惯的养成主要在低年级,因此在教学中要肯花时间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是走过场,观察是需要花时间的、需要有耐性有毅力的,还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严格要求,让学生真实的记录。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记录的习惯会使人受益匪浅。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在平时的观察记录中,有的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平时的一些认识同时记录下来;有些实验现象学生没注意看或者根本就没有,为了完成记录,就自己编一些进行记录……许多的时候,学生的记录不是真实的,是违背科学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习惯,要真实的记录各种实验现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六、培养学生节约实验材料的习惯
在科学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节约实验材料的意识,比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中,需要用到纸巾,如果每组学生每个实验都要操作一遍,会使用大量的纸巾,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往纸巾上滴水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在烧杯里模拟在纸巾上滴水,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规范使用滴管的能力,还节约了纸巾,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很多实验中用过的材料,我们完全可以再次加以利用,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的意识。
七、培养学生实验完成后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
每节课学生做完实验后我都会提示学生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一开始经常忘记,后来在我的提示下,逐渐养成了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桌的习惯。
整理实验器材,同时要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如《“下雨”的模拟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将用过的泥土等放进垃圾桶,实验用过的废水要倒进废水桶,并将长方形塑料盒等清洗干净。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要求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从点滴做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