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作者:朱新芳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高中教育的改革重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高中教育的改革重点。高中历史属于重要的人文类学科,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文化意识,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工作。基于此,相关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有效的培养途径,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对提升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做出分析,希望可以为各位教师带去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培养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内容的升华,加强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突出核心素养的教学,以达到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在对高中生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教师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加强历史教学中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成绩。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中生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对高中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这只是对高中生实施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还应该对高中生进行相关情感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历史是一门时间久远并且具有真实性的学科,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中,一般包含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包含的内容有社会意识受社会存在决定、生产关系受生产力决定、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贡献才能人生的真正价值等等,这是对人类历史客观基础以及科学发展规律的历史观;时空观念主要是由历史纪念、年代尺、历史时序以及阶段特征等等呈现出来,由事物与时间、空间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史料实证主要是由史料分类、史料运用以及史料辨析等形势呈现出来,主要是对现阶段所得到的史料进行分析辨别,并通过具有可信性的史料对其进行证实真实性的方法;历史解释主要的考查形式就是对历史材料进行整理以及解读,并追溯其根源等,主要是对学生的历史叙述与认识能力进行培养,主要的过程就是以正确的史料为依据,对历史进行解释,并采取客观理性分析的方法;家国情怀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对优秀的文化以及精神的探究、民主法治以及人格的健全等等,主要是对历史中具备的社会责任以及人文精神进行探究和学习。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综合的分析研究得出的,能够让学生以及社会的价值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提升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保证自己的教学理念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这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最佳途径。所以,教师也应该多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善于反思自己,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教研上,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保证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该多进行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因为历史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给学生讲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让自己的历史课堂更加丰满。

所以,教师应该增加专业书籍的阅读量,关注历史相关研究的最新结果,并将自己收获到的内容分享给学生。同时在现阶段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应该学会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让自己能够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最后,教师应该重视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应该将自己的教学与先进的教学设备相结合,能够跟紧时代的步伐。
(二)提升教师本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素养。历史素养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容易让人产生迷惑的内容,很难给历史素养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中体现的。如果给教师太多的约束,教师的历史核心素养不容易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其实,在历史教学中,学科素养较高的教师教学效果一般要高于普通教师。所以,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并在历史教学中创建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对学生进行高质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读一些历史文献,以及比较具有权威性的历史书籍或者是比较核心的期刊等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情况。教师还可以根据一个历史问题,给学生提供不同研究人员在不同角度对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分析内容,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下感受历史,让学生拥有不一样的历史体会。针对同一问题,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研究任务在同一角度的分析情况。让学生在进行历史知识学习以及历史作品阅读时,可以从多角度了解历史,提升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辨别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历史知识进行阶段的划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时间轴,让学生更好的记忆历史事件。并针对历史事件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资料的查阅,让学生能够在不同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解分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历史,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观念看法。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有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升,促进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结:
        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教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自己的历史知识底蕴,这样才能有助于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历史,分析历史,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文升.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3):12.
[2]盛文雅.浅析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1):18-19.
[3]周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6):117.
[4]黄德玲.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0):106.
[5]伍正乔.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