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经济的作用下,社会上对物质的需求表现为强烈的提升。可由于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破坏程度的提升,导致很多的农田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仅是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很多农田被高度的破坏,无法在短期内恢复,社会上的各类物质供应出现了中断,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最终出现了恶性循环。为此,防洪除涝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要加快进行,否则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更多的难题。
关键词:防洪、除涝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
一、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技术
1.1防洪、除涝综合技术
防洪工程是为了防止洪水泛滥、免除或减轻洪水灾害而修建的水利工程。防洪的时间多是在夏季,洪水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大量的雨水积聚。所以防洪工程首要是从预测开始,并同时进行防洪水利工程的建设。在防洪工程建设技术中,主要有筑坝技术、堤坝防渗技术。筑坝技术,是在混凝土重力坝建设中发展的混凝土碾压筑坝技术,此种技术实现了机械化实行和科学管理,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投资。堤坝防渗技术,是针对于土堤内经常的发生裂缝、动物洞穴等堤防的隐患,已防止在洪水期间导致管涌、溃堤等重大事故。现在的堤坝防渗技术主要有防劈裂灌浆、打设连续混凝凝土防渗墙等,其次还用了土工布、模袋混凝土等新材料防冲防渗。
涝是雨水过多,排水不畅,以致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导致作物减产的现象。除涝设计标准是指对一定重现期的暴雨在一定时期内排出,以保证作物生长。一般的除涝措施可分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两大类,第一,工程除涝措施,即兴建、扩建和管好、用好除涝工程设施。一般的,对于有自流排出条件的易涝区,常采取挖沟、疏河和下移出水口等办法提高自流排水能力;对于低洼易涝区,常采取上做截流工程,下做围堤工程,同时修建排水闸和排涝站等措施,能自流排水时开闸自排,不能自排时闭闸抽排。第二,农业除涝措施,即为防涝避灾而采取的调整农业布局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等除涝措施。一般的,在低洼易涝区,选种耐涝作物,增强农田抗涝能力,必要时,把排水困难、排水代价过高的局部洼地划做蓄涝养殖区,这样既能降低排涝费用,又能发展多种经营。除涝工程,是除涝的物质条件,管好、用好工程设施才是取得除涝实效的关键。在防洪、除涝工程中,要注重平时维修,雨季排水,必须是早排、快排、自流排。完整的除涝排水,不仅要排除地面积水,而且要及时降低地下水位,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前者属于排涝,后者属于防渍,但是只有除涝防渍并举,才能取得防洪、除涝保收的效果。
1.2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控制
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的控制主要就是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保证防洪除涝工程按照标准进行。其一,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管理,选择技术人员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对操作人员要求技术精湛、工作一丝不苟、能够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人员的优化组合。其二,对地形实况进行勘测,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及时了解诸如气候等各种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施工。其三,材料质量管理,结合防洪工程建设特点,选择符合设计文件和相关规程要求的料场和料源;针对个体材料的特殊性,不定时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和跟踪检查,使材料符合项目施工质量要求;对于部分构件、金属结构及设备等成品材料,要严把进场关,并且在安装前,根据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更进一步检查。其四,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使用精良的设备,进行合理规范的操作标准,使整个工程施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其五,利用新技术,在选择项目施工方案时,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保证方案周全、实用,要选择先进性、合理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施工工艺,保证建设优质工程。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研究
2.1农田水利建设技术要求
伴随我国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数量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施工人员要明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并不断改进原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减少农业资源的损耗。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在实际建设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认真遵守水利部门的相关规定,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有效减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隐患。第二,在应用农田水利技术的过程当中,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降低农田水资源的损耗率。
另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还要做好外部防护工作,建设合理的水窖、小水塘,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养分,针对易发生洪涝的地区,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有效减少农田洪涝灾害的发生。通过分析农田水利建设技术要求,能够帮助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更好的了解各项建设技术的施工流程,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使用中。
2.2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技术
通过科学运用农田节水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避免农田洪涝灾害的发生。如果外界降雨量较大,农田中的积水量不断增加,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降低土体结构的稳定性,很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要结合该地区的降雨情况,运用先进的农田节水技术,不断减少外界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另外,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施工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节水意识,科学利用地表水,有效开发地下水,并结合农田各个含水层的补水能力,在合理位置建设水井,保证农田水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在应用农田水利工程节水技术时,施工人员要遵守旱涝碱咸治理原则,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真正达到防碱防渍的目的,提升地下水的利用率。
2.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要点
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工程中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有效减少农田水资源的浪费。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适当加强防洪除涝工程的建设力度,结合该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在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基础之上,有效减少施工资源的浪费。第二,定期检查,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合理的解决对策,为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如期完工。
除此之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结合防洪除涝工程的施工情况,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工艺,并为施工人员提供质量较好的施工材料,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总体建设质量。对于农田水利工程中的管理人员来讲,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定期更新管理观念,根据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实际施工情况,改进原有的施工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整体建设质量的基础之上,有效减少各项施工资源的浪费。
三、结语
水灾防治、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利工程应向综合性、多目标发展,以保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更多地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服务。
参考文献:
[1]杜伟.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19):291-292.
[2]谢秀慧,侯瑞环.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09):79.
[3]彭国伟,宋家星.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