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在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4期   作者:卢林强
[导读] 本文拟从“渗透有度”“渗透有的”“渗透有法”“渗透有果”四个方面就怎样有效地进行渗透教育作一个初步探讨。
        每当国难当头,仁人志士慷慨赴难时;每多事之秋,各种艰难险阻出现时;每当阎维文《说句心里话》的歌声在空中飘荡时;大家才切身体会到“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家?!” 这句话的豪情和豪迈!有了国才有家,有了国家的安全才有人民的幸福,因为国家安全是“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六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和平年代,居安思危。“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守卫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而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家安全观的教育。本文拟从“渗透有度”“渗透有的”“渗透有法”“渗透有果”四个方面就怎样有效地进行渗透教育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渗透有度
        国家安全观直接的内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如果要讲清讲透这些内容,可能将一个学期的地理课都用来这方面的教学时间也不够。为了防止地理课堂变成安全教育课堂,避免主次颠倒、“鸠占鹊巢”,我们在进行国家安全观渗透时就要科学把握好“度”:一是一节课上国家安全观渗透时间最好控制在整堂课课时的1/9左右,大约是5分钟左右。二是国家安全观渗透内容要与本堂课的地理内容“搭得上话”,不要牵强附会、张冠李戴。三是国家安全观渗透手段上要做到“润物细无声”“风过不留声,雁过不留痕”,禁止为了渗透而“强行抢道”,使得课堂教学粗糙,学生生厌。四是切忌面面俱到,不懂取舍,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杜绝“党八股”,让国家安全观渗透为课堂教学增香添色,相得益彰。
        二、渗透有的
        国家安全观渗透要做到“有的放矢”“纲举目张”,根据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相应地制定“国家安全观渗透计划”,避免南辕北辙、挂一漏万、重复啰嗦,确保渗透的系统性、完整性。笔者对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湘教版)进行系统梳理,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进行全文学习,发现可以从以下这些章节中找到切入点和衔接点: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宇宙环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十二条国家坚持和平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增强安全进出、科学考察、开发利用的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我国在外层空间、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的活动、资产和其他利益的安全。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七条国家加强边防、海防和空防建设,采取一切必要的防卫和管控措施,保卫领陆、内水、领海和领空安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必修一第三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四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三十条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必修二第一章人与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二十一条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能源,有效管控战略资源能源的开发,加强战略资源能源储备,完善资源能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二条国家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流通体系和市场调控机制,健全粮食安全预警制度,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八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五条国家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能力,加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开发应用,实现网络和信息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加强网络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网络攻击、网络入侵、网络窃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按照以上清单一一对应后要进行合理融合,不能出现明显的“焊接点”,这样进行的教学渗透就好比炼钢时在“铁”中加入“碳”,既保留了刚性又有了韧性,犹如美味佳肴上的“葱花”入眼入口入味。
        三、渗透有法
        要实现有效的渗透教学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传统加多媒体,启发加灌输,老生常谈加与时俱进,在具体操作上有:一是正误判析法,对一些模糊不清的说法要正确判断,以正视听,让正确的思想占据头脑主阵地。二是考试法,在平时的教学考试中渗透国家安全观的内容,以考试刺激学生记忆,以分数检查学习成效。三是联系实际法,以案说法,增强现实感,促成责任感。四是标兵引领,树榜样立标兵,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渗透有果
 在课堂渗透的成果基础上由班级推广到在学校,举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让学习积极分子走进社区当好义务讲解员,小手牵大手,获得巨大的人民性基础。只有人人参与,个个负责,国家安全才能真正得到坚实的保障。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就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了国家安全,也就保护了个体利益!有了国家安全,才有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