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较高,为了降低这些病虫害的危害,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对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效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农业种植工作当中,因为大量病虫害的侵扰,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种植的工作效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相关工作时,需要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对病虫害的种类进行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对策防治病虫害。积极有效的策略,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病虫害特征;防治要求;防治技术;问题;对策
1 引言
病虫害会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为了能够确保市场稳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技术投入,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做好实时宣传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2 病虫害特征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要求
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主要由于外来有害生物逐渐增多,其中包含人类、外来物种、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物质系统较少,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进而导致病虫害问题加剧。此外,病虫害防治不到位,这也是发生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部分单位缺少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认识、防治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员对农作物的保护,错过防治最佳阶段,防治水平较差。现阶段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试剂为主,在病虫害检测预警技术应用方面较少。
基于生态学角度分析,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应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有全面了解,辩证的认识二者关系。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不可打破生物链连接,科学运用防治手段解决病虫害问题。基于人文建设角度分析,尽管化学试剂对病虫害防治有明显效果,但同时也要注意对人的伤害,尽可能选择污染小、绿色有机的化学试剂,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及人们身体健康,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化学防治
农民之所以选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是为了提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增收。我国绝大多数农民都选择了化学防治技术,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化学农药在防治过程中使用较少,而且防治效果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化学农药在防治过程中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逐渐减小,其在自然环境中便可分解;其二,化学防治时可以利用各类机械设备,比如农民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喷洒化学病虫害药剂,不仅可以提升药物覆盖率,而且优化了病虫害的预防效果。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生物防治技术中,主要利用食物链和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在出现病虫害的地方投放与其相克的生物,从而抑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但是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方面,在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之前,需要了解当地的作物情况,并根据当地种植的作物种类,合理选择生物物种。虽然一些生物物种可以治理病虫害,但也可能会食用农作物,影响到粮食产量。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一些地区没有真正认识到该技术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不足,影响生物防治的效果。
4 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1 病虫害对农作物危害不断增加
由于对我国农作物的耕作制度调整,种子的抗病虫性越来越差,气候给农作物的带来的病害越来越重。当前,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多,繁殖越来越快快,对影响区域影响面积越来越大,影严重性比较强。大大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4.2 防治技术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防治办法不够科学,防治时间不会掌握,农作物产生病害了才去处理,缺乏判断。其次,农民自身的技术水平有限,进行防治时主要停留在化学农药方面,使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措施的农民占极少部分。
最后就是农民对病虫害的发生的规律掌握不好,农民还在使用落后的药器械,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4.3 农民采取防治病害意识不强
由于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由于自身防治意识不够强,往往都错过适合的防治时机,导致病虫害已经繁殖比较多的时候再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已经晚,防治效果已经起不到理想的效果。
5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5.1 深化改革,完善机构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的推广和使用,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相关机构,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比如,对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可以进行专一化的防治,对于容易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抓住其规律和特点,实现病虫害的科学防治。另外,可以把规模化生产经营与农业经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自信外出务工人员回归本地,大量吸引青壮年劳动力,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植保技术的推广,解决当前农村老弱人口无人照顾问题。
5.2 科学使用农药
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5.3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由于农作物种植的区域性特征,在农作物种植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病虫害种类及特点进行预防,除了种子播种前的选种、药物“包衣”等来预防外,还应根据季节规律对土地进行修整、翻新,改善土壤养分活性,通过土地修整来加速枯叶、上季作物秸秆的腐烂程度,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增强土壤蓄水能力,提升粮食产量。此外,还应实行农作物轮作种植,使土壤养分得到合理平衡,压缩或消除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防治结合。在此期间需注意的是,要严格按照农药的喷施要求、注意事项,根据农作物受害程度、病虫害特点及土壤因素特点进行合理用药。
5.4 定期对农民展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
想要尽快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要从提升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提高入手,因此,农业部门应定期对农民群众开展培训,一般情况下,在开展培训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从农民群众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提高农民群众以及实地考察来展开工作。对农民群众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科学合理用药和病虫害的传播、蔓延机理进行培训,使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防治病虫害,必须要根据虫情、病情,科学合理地使用对应的农药和农药的浓度,同时,在引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申办植物检疫手续,坚决杜绝把检疫性病虫害引入本地。这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和提高农产品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6 结语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事业发展,并给予了一定扶持与帮助,对生态环境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为人们创建了和谐、生态、绿色的生存家园。农业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努力坚持维护,尤其是农作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农作物茁壮生长、提高农业产品质量与产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使广大农民尽快步入小康之路。因此,有关单位及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罗军.农业植保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措施[J].乡村科技,2017(14):70-71.
[2]张爱香.试论农业植保工作的重要性及措施[J].农技服务,2017,34(08):60.
[3]向微渊.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6(2):82